DeepSeek谈艺丨马志明:模糊不清的线条与轮廓重构着记忆中的视觉档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13:41 1

摘要: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艺术界,当许多画家沉迷于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模仿或对传统水墨的固守时,马志明悄然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艺术路径。他以油画为媒介,却不为西方油画传统所囿;他描绘中国记忆,却不为写实主义所限。在他的画布上,黄土高原的沟壑与江南老屋的斑驳墙皮不再是简单的物象再现,而成为时间流逝的隐喻,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视觉档案。

《胡杨-残像之一》120cmx81cm 2021

马志明的《空·静》系列作品堪称这种艺术追求的完美体现。画面中那些模糊不清的轮廓,仿佛隔着一层记忆的薄雾,又像是被时间风化后的残影。他巧妙地运用塑型膏堆砌出墙面的肌理,再用油画颜料进行破坏性覆盖,形成一种建筑与废墟之间的暧昧状态。这种色彩处理不是简单的视觉刺激,而是一种情感的唤醒机制——它让观者在抽象的形色中突然与自己的童年记忆相遇。马志明曾坦言:“我画的老房子,其实不是具体的某栋建筑,而是所有人心中那个正在消失的故乡。”

《空·静之9》100x80cm 2017

如果说《空·静》系列作品是对记忆的诗意重构,那么《传统痕迹》系列则是对文化消逝的哲学沉思。在这一系列作品中,马志明将油画的物质性发挥到极致——厚重的颜料层被刮擦、打磨,形成类似出土文物般的风化效果。《传统痕迹4》中,画面中央的绿色像是远古的陶纹,在白色的背景中时隐时现。这种处理方式超越了简单的怀旧情绪,而上升为对“痕迹”本身的思考:什么会被时间保留?什么会被无情抹去?文化记忆如何在物质载体消亡后继续存在?马志明用他的画提出了这些问题,却聪明地留给观者自己去解答。

《传统痕迹4》100x81cm 2011

马志明的艺术语言之所以独特,在于他成功解构了油画这一西方媒介的固有属性。在他看来,油画既不是古典写实的工具,也不是前卫观念的附庸,而是一种可以自由呼吸的材料。这种态度使他能够平等地对待中西艺术传统,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刻意排斥。

当代艺术常常陷入两难:要么沦为商业的附庸,要么变成晦涩的观念游戏。马志明找到了一条既能保持艺术纯粹性又能引发广泛共鸣的道路。他的老房子不是简单的乡愁符号,而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保持精神的完整性?如何在向前奔跑时不切断与过去的联系?马志明的画作提供了沉思的空间。正如艺评家彭峰所言,马志明的艺术“介于古典与当代之间”,这种间性状态恰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处境——我们既不完全属于传统,也不完全属于现代,而是在两者的张力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站在马志明的画作前,时间似乎变得可触可感。那些模糊的轮廓不仅是记忆的再现,更是对记忆本质的探索——记忆从来不是清晰的,它总是模糊的、碎片化的、被情感重新编织过的。马志明解构了油画的写实传统,却意外地重构了记忆的真实形态。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艺术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绘画范畴,而成为一种关于时间、记忆与文化延续的视觉哲学。

当最后一栋老房子被推土机铲平,当最后一片黄土高原被高速公路贯穿,马志明的画作将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诺亚方舟。他用油画保存的不仅是建筑的实体,更是建筑所承载的生活记忆与文化基因。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这种艺术努力显得尤为珍贵——真正的进步不是与过去彻底决裂,而是在向前走的同时,懂得什么值得随身携带。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黄山一角-虚-境之二》110x130cm 2020

《徽州遗韵-残像1》180X160cm 2021

《静·虚1》150x140cm 2013

《空·静之十三》80x100cm 2015

《空·静之十四》81x100cm 2016

《南矶山-写生2》30X40cm 2013

《南矶山-写生9》60X50cm 2013

《南矶山之冬-写生》40X50cm 2013

《传统痕迹5》100x81cm 2011

《传统痕迹2》195x130cm 2013

《溪头岸边写生5》100x81cm 2013

艺术家简介

马志明,籍贯广东。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艺术学硕士学位。江西省美协原副主席,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艺术学院东方艺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起,马志明的油画创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社会一些问题的敏锐思考受到艺术界广泛的赞誉与持续关注。与此同时,马志明参加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奖,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8年后在南昌、北京798千年时间画廊、中国油画院、长沙月湖美术馆、圣彼得堡举办个展十一次。部分作品在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参加联展。大量作品被社会各机构收藏。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