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黄山,你可能会想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或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座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正在悄悄酝酿一场华丽蜕变。
提起黄山,你可能会想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或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座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正在悄悄酝酿一场华丽蜕变。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了《黄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黄山未来十年的发展绘就了蓝图。这份文件虽然听起来专业性强,但与每个黄山人、在黄山工作的人、乃至计划来黄山旅游投资的人都息息相关。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黄山未来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将有哪些变化。
黄山不再仅仅满足于成为旅游目的地。根据规划,黄山将被打造为“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这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未来黄山不仅是看风景的地方,更是度假、养生、创业、生活的理想之地。政府计划将黄山西递宏村对标瑞士阿尔卑斯山,太平湖建设成东方日内瓦,让皖南成为全球游客打卡圣地。
过去有人认为,黄山注重生态保护会影响经济发展。但规划显示,未来十年黄山要走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旅游业升级:黄山旅游将从“看景”向“度假”转变。山上山下联动、城市乡村并进、文化旅游融合。未来十年,我们将看到更多民宿改造、文旅直播、康养基地的出现。黟县、齐云山正在申报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新兴产业崛起:黄山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绿色食品、数字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2025年,工矿仓储用地规划占比34.9%(735亩),重点保障黄山太平经开区、徽州区循环经济园等园区。
农业发展:黄山将构建“三区两片”的市域农业空间格局,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像歙县蜈蚣岭梯田这样的地方,通过小流域治理,已从损毁的梯田转型为有机茶园综合体,成为特色旅游景点。
未来十年,黄山的交通将更加便捷:
● 昌景黄高铁、池黄高铁通车后,黄山与长三角城市将形成“1小时通勤圈”。
● 黄山正积极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 市域铁路T1线已经规划,未来出行更加便捷。
● 黄山国际机场也将迁建,提升城市能级。
黄山人最引以为傲的生态环境将继续得到保护: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376.50平方千米。
● 湿地保护率不少于75%。
● 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39.44万亩。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39%。
这些数字意味着黄山不会为了短期经济利益牺牲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依然能够享受到这片绿水青山。
未来十年,黄山城市面貌也将改善:
●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打造山水人文特质的公园城市。
● 统筹安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 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更多公共开敞空间。
● 2025年,黄山中心城区商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433亩,未来会有更多高品质住宅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规划特别强调保护黄山的历史文化:
● 加强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等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
● 保护歙县、西溪南镇、唐模村、屯溪老街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
● 打造“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城乡特色风貌。
这意味着,在发展同时,黄山不会丢失独特的徽州文化底蕴,反而会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规划实施后,我们老百姓能得到什么?
● 就业机会增多:随着产业发展,本地就业选择会更丰富,不必远赴他乡打工。
● 收入增加:旅游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将带来更高收入水平。
● 生活更方便:交通改善后,出行更便捷;城市设施完善让生活更舒适。
● 环境更好:生态保护力度加大,我们的空气质量、水质会更好。
● 养老更舒心:康养产业发展,让老年人有更多优质养老选择。
到2025年,黄山经济总量有望超过1400亿元;到2035年,黄山城镇化率将突破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黄山不仅保持绿水青山,经济发展也将缩小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差距,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论是就业、创业还是生活,黄山都将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的环境。也许不久的将来,不仅是我们自己选择留在黄山,还会有更多外地人、甚至外国人选择来黄山工作、生活和养老。
这,就是黄山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一座既保持传统又拥抱未来的城市,一座让当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城市。
来源:光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