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9日,江苏江阴海澜飞马水城的散打赛场上,当30岁的叶翔以一记精准的后手直拳TKO伊朗选手阿里・侯赛尼,第三次捧起武术散打世界杯男子90公斤以上级冠军奖杯时,他的名字再次镌刻进世界武坛的史册。从塔沟武校走出的“功夫熊猫”,到国际赛场的“移动堡垒”,
2025年4月9日,江苏江阴海澜飞马水城的散打赛场上,当30岁的叶翔以一记精准的后手直拳TKO伊朗选手阿里・侯赛尼,第三次捧起武术散打世界杯男子90公斤以上级冠军奖杯时,他的名字再次镌刻进世界武坛的史册。从塔沟武校走出的“功夫熊猫”,到国际赛场的“移动堡垒”,叶翔用15年的光阴,书写了一段关于热爱、坚持与超越的励志传奇。
大山里的武术梦:15岁的人生转折
1995年,叶翔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少年时期的他身材魁梧,性格内向,却对武侠影视剧里的拳脚功夫情有独钟。“小时候总觉得武术能让人变得强大,不仅是身体,更是内心。”回忆起最初的热爱,叶翔的眼神里依然闪烁着光。
2011年初,15岁的叶翔在父亲的支持下,踏上了前往登封塔沟武校的习武之路。“当时坐了四个小时的大巴,看到校门口文武兼修的校训,突然觉得这就是我要走的路。”初入塔沟武校,叶翔选择了散打班,面对每天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这个从未经历过专业体育训练的少年吃尽了苦头。
“第一次打实战被摔得头晕,晚上躲在宿舍哭,但想起父亲说‘既然选择了就别回头’,第二天又咬着牙继续练。”凭借远超同龄人的身体素质和肯吃苦的劲头,他很快在学员中崭露头角。河南省散打队总教练、塔沟武校党委书记兼总教练刘海科,却注意到这个沉默却眼神坚定的少年:“他体型高大却动作灵活,更难得的是对技术细节的钻研劲头,这在大级别选手中非常少见。”
塔沟淬炼:刘海科眼中的“技术流巨无霸”
在塔沟武校的训练体系中,“以赛代练”是核心培养理念。2012年10月,叶翔进入学校散打专业队,教练组为他制定了“强化重拳+抱摔技术”的专项训练计划。
“大级别选手容易依赖力量压制,但叶翔的优势在于技术细腻。我们要求他每天对着高速靶练习500次组合拳,精确到每一拳的发力角度和收拳速度。”刘海科回忆,为了提升叶翔的摔法灵活性,教练组特意安排他与小级别队员对练,“让他在重心失衡的情况下练习接腿摔,逼出他的技术潜能。”
这样的魔鬼训练持续了三年。2014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上,叶翔首次击败成名已久的全运冠军邹立涛,以黑马之姿夺得冠军一战成名,同时也证明了大级别散打不是‘笨拙的对抗’,而是‘力量与技术的精密结合’。”2015年,叶翔入选国家散打队,在把控技术细节、吃透规则的同时,在摔法得分的连贯性上力争做到无懈可击。
2016年第八届世界杯决赛,叶翔在面对斯里兰卡选手时,开场就用两个过肩摔以极大的点数优势取得首局胜利,第二局开始不到半分钟,信心崩溃的对手教练便向擂台扔上毛巾提前认输。决赛中,叶翔两局把对手打下擂台4次,以绝对优势赢得胜利,最终获得男子90公斤以上级冠军。
长期系统性的训练,叶翔的组合拳如狂风暴雨,每一拳都带着千钧之力,让对手防不胜防。2017年初“昆仑决”压轴之战,在与美国选手史蒂文·班克的比赛中,叶翔仅用31秒就以超过20拳的组合连击将其KO,这场比赛堪称他的经典之作,也让他在国际赛场上一战成名,被网友誉为“功夫熊猫”。
纵观叶翔的职业生涯,简直可以用“开挂”来形容。除了2015年因伤无缘冠军外,他几乎垄断了2014年、2016—2018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和冠军赛的无差级别冠军。在国际赛场上,他也同样风光无限,多次在世界杯、世锦赛等重大赛事中夺冠。
8次全国冠军、3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冠军、2次全运会冠军、5次世界冠军,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坚持和努力的最好回报。
三连冠背后:伤病与荣耀的双向奔赴
2021年,叶翔在训练中腰部严重拉伤,医生建议他暂停高强度训练。在教练团队的指导下,叶翔采用“低强度技术训练+核心肌群康复”的方案,每天坚持康复练习,恢复腰部灵活性,“散打要刚柔并济,伤病也是修炼的一部分。”随后,叶翔被塔沟武校选送到北京体育大学,2024年夏天毕业后,被保研到本校的中国武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在散打的实战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
虽然两年时间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叶翔却仍在本届世界杯上大放异彩。比赛中面对老对手侯赛尼,他坚决执行教练组的策略,在第二回合一记后手直拳精准命中对手下颌,重现TKO神话。“他的战术执行力堪称教科书级别,这是15年职业素养的沉淀。”刘海科赛后说到,“从他入校到现在,我看着他从‘拼命三郎’成长为‘战术高手’,这枚金牌是对他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
从山村少年到世界冠军,叶翔的故事是中国无数武术人奋斗的缩影。叶翔的成功,源于他对武术的纯粹热爱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他用实力证明,只要有梦想,肯吃苦,农村孩子也能站上世界之巅。
来源:大话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