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保基金安全防线又添新利器!就在这个春天,济南市推出三项硬核举措,让试图钻空子的违规行为无所遁形——从让医院自己查问题,到给每盒药装上"电子追踪器",再到给医务人员戴上"紧箍咒",一套组合拳直击骗保行为要害。
医保基金安全防线又添新利器!就在这个春天,济南市推出三项硬核举措,让试图钻空子的违规行为无所遁形——从让医院自己查问题,到给每盒药装上"电子追踪器",再到给医务人员戴上"紧箍咒",一套组合拳直击骗保行为要害。
4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济南医保基金监管正在发生革命性转变。过去总在医疗行为发生后查账本的传统模式,现在变成了"未雨绸缪"的源头管控。市医保局副局长王东打了个比方:"就像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提前装好刹车系统,而不是等出了事故再追责。"这种转变的突破口,首先放在让医疗机构自己当"守门员"上。全市医院和药店最近都收到一份347条问题清单,相当于医保基金使用的"负面教材"。令人惊讶的是,这份清单里近八成内容都来自往年查处的真实案例,比如重复开药、虚假住院这些常见套路。有社区医院负责人坦言:"以前总觉得监管是找茬,现在对照清单自查,就像有了错题本,能主动避免踩雷。"
在历下区甸柳社区医院,王瑞岚医生最近开药时总要多看两眼系统弹窗。原来新的智能监控系统接入了全国药品数据库,不仅能识别性别禁忌用药,还能自动拦截重复处方。有次她给糖尿病患者开胰岛素时,系统突然跳出红色警告——患者三天前刚在另一家医院开过同剂量药品。经过核对,发现是患者隐瞒购药记录想囤药倒卖,系统及时阻断了一次潜在骗保行为。这样的智能拦截今年已阻止了近4000万元不合理支出。
药品监管更是玩起了"黑科技"。现在济南每家药店的结算系统都新增了扫码枪,每盒药的20位追溯码就像DNA编码。市医保中心工作人员演示:扫描某盒降压药的追溯码,立即显示该药半年前在槐荫区某药店已有销售记录,系统自动冻结本次医保结算。这种"一药一码"机制,让试图通过跨店重复购药、药品回流销售套取医保金的行为彻底现形。数据显示,新系统运行半年就发现5100余次异常购药,涉及815家机构。
普通老百姓也能成为监管帮手。在漱玉平民大药房,李阿姨买药时主动要求"扫那个码看看"。她说现在买药会留意两个细节:一是结算时有没有扫码动作,二是回家后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核对追溯信息。"上次发现买的阿莫西林扫码显示已售出过,立即向医保局举报,后来查实是药店工作人员盗刷医保卡。"
最让医疗行业震动的,当属新推行的"医保驾照"制度。这套借鉴交通管理的12分记分制,把监管矛头直指开处方的医生。某三甲医院医保办主任透露,新规实施前全院开展过三轮培训:"像过度检查这种违规行为要记3分,伪造病历直接扣光12分,比交通违法的后果严重得多。"更严厉的是,被吊销"医保处方权"的医生,不仅三年内不能开医保处方,相关信息还会全国联网公示。
这些创新举措正在重塑医保基金监管格局。从被动查处转向主动预防,从管机构到管具体责任人,济南的经验已引起国家医保局关注。随着347条负面清单动态更新、药品追溯码全国联网、医师记分制度全面铺开,老百姓的"救命钱"将筑起更坚固的防护网。正如王东副局长所说:"守护医保基金安全,既要靠智能系统的火眼金睛,更要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铜墙铁壁。"
信息来源:根据济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内容整理,主要数据源自山东新闻联播、天下泉城及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开信息。
来源:经济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