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搭伙夫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0 15:53 1

摘要:1995年,城中村的傍晚总是来得特别早。刚过五点,夕阳就被四周高耸的写字楼挡在了外面,只留下一条窄窄的光带斜斜地切过巷子口。张强踩着那道光走进巷子,工装裤上沾满了水泥点子,安全帽拿在手里,露出被汗水浸得发亮的额头。

1995年,城中村的傍晚总是来得特别早。刚过五点,夕阳就被四周高耸的写字楼挡在了外面,只留下一条窄窄的光带斜斜地切过巷子口。张强踩着那道光走进巷子,工装裤上沾满了水泥点子,安全帽拿在手里,露出被汗水浸得发亮的额头。

"张哥回来啦?"巷子口小卖部的老板娘探出头,"今天有你的信,放柜台上了。"

张强点点头,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几块钱买了包最便宜的红梅烟,顺手拿起那封薄薄的信。不用拆他也知道里面是什么——老家妻子秀兰每月固定的家书,内容无非是孩子成绩、老人身体、家里开支,最后总要问一句"什么时候回来"。

他把信塞进裤兜,继续往巷子深处走。转过两个弯,在一栋贴着"出租"字样的三层小楼前停下。这里住着十几个像他这样的农民工,每人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单间,公用厕所和厨房。

三楼最靠里的房间亮着灯。张强站在门口,听见里面传来炒菜的声音和轻轻的哼唱。他敲了敲门,节奏是他们约定好的"两长一短"。

门开了,王梅系着围裙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锅铲。"今天怎么这么晚?菜都快凉了。"

"工地赶进度,加了会儿班。"张强把安全帽挂在门后,从水桶里舀了瓢水洗脸。冰凉的地下水让他打了个激灵,却也冲走了一天的疲惫。

王梅已经转身回到灶台前,锅里是青椒炒肉片和半颗白菜。这比工地食堂的伙食好多了,张强想。他走到王梅身后,自然地环住她的腰,下巴搁在她肩膀上。

"别闹,油溅着呢。"王梅扭了扭身子,却没真的躲开。她比张强小五岁,三十出头的年纪,眼角已经有了细纹,但笑起来还是很好看。

张强松开手,坐到床边点起烟。这个不到十平米的房间是他们半年前一起租下的,一张双人床,一个小衣柜,一张折叠桌和两把塑料椅就是全部家当。墙上贴着女儿的照片,那是王梅从老家带来的。

"今天收到秀兰的信了?"王梅头也不回地问。

张强夹烟的手顿了顿,"嗯"了一声。

房间里一时只剩下炒菜的声音。这种沉默他们已经习惯了,就像习惯每个月收到老家来信时那种复杂的情绪。

饭菜上桌,两人面对面坐着。王梅给张强盛了满满一碗米饭,自己只盛了半碗。

"多吃点,你今天干的是体力活。"她说。

张强把肉片往王梅碗里夹,"你也是,厂里站一天不轻松。"

他们就这样安静地吃着晚饭,偶尔聊几句工地上和厂里的琐事。饭后,王梅洗碗,张强拿出记账本记录这个月的开支。这是他们的默契——张强负责房租和水电,王梅管吃饭和日常用品,每个月各自往老家寄两千块钱。

洗漱完毕,两人躺在床上。张强的手自然地搭在王梅腰上,王梅靠在他怀里。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厂里刘姐今天问我什么时候要孩子。"王梅突然说。

张强的身体僵了一下。他们从来没谈过这个话题。王梅在老家有个女儿,由婆婆带着;他也有个儿子,在老家上小学。

"你怎么说的?"

"我说我们暂时不考虑。"王梅的声音很轻,"其实刘姐知道我的情况,她就是关心我。"

张强收紧手臂,把王梅搂得更紧了些。他知道王梅的丈夫三年前在工地出事走了,赔偿金大部分还了债,剩下的不够女儿上学用,她才出来打工。而他自己,和秀兰结婚是父母之命,谈不上什么感情,但责任总是要负的。

"快过年了。"王梅又说。

张强知道她在想什么。去年春节,他们各自回了老家,过完年又默契地回到这个房间。谁都没提那半个月是怎么过的,就像他们从不问对方在老家的生活细节。

"今年...还和去年一样?"张强试探着问。

王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嗯"了一声。

第二天是周日,两人难得的休息日。张强起了个大早去菜市场买了条鱼,王梅则把房间彻底打扫了一遍。中午他们做了红烧鱼,还破例买了瓶啤酒。

"干杯。"张强举起酒杯,"为了...为了我们。"

王梅笑了,眼角泛起细纹,"为了我们。"

下午,他们去了趟邮局。张强给秀兰寄了两千五百块钱,比平时多了五百;王梅也给婆婆多寄了三百,说是给女儿买新衣服的。

回家的路上,他们路过一家童装店。王梅在橱窗前驻足,盯着一条红色连衣裙看了很久。

"买吧。"张强说。

王梅摇摇头,"太贵了。"

但张强已经拉着她进了店。最后他们买下了那条裙子,还有一双小皮鞋。王梅的眼睛亮晶晶的,张强很久没见她这么高兴过了。

"谢谢你。"回程的公交车上,王梅小声说。

张强握住她的手,"应该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春节越来越近。城中村的人渐渐少了,很多打工者提前返乡。张强和王梅却一直等到工厂和工地放假前的最后一天。

除夕前一周,他们开始收拾行李。王梅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床单被套都洗得干干净净;张强修好了漏水的龙头和摇晃的椅子,好像这样就能弥补什么似的。

"明年...还来吗?"收拾行李的那个晚上,王梅突然问。

张强正在收拾被褥,闻言停下了动作。他们都知道这个问题背后的含义——不仅是明年还来不来这座城市打工,更是他们还不会继续这种关系。

"来。"他最终说,"你呢?"

王梅点点头,"女儿上学要用钱。"

这个现实而无奈的理由让他们都松了口气。至少,这给了他们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不必直面那些更复杂的问题。

分别那天,张强帮王梅把行李送到长途汽车站。王梅的车先开,他们站在候车大厅里,周围是熙熙攘攘的返乡人群。

"到了给我发个信息。"张强说。

王梅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小福袋,"给你的,平安符。"

张强接过来,小心地放进贴身的衣袋里。他本来准备了一对银耳环想送给王梅,但此刻却怎么也拿不出来了。那太像真正的夫妻之间的礼物,而他们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上车了。"广播响起,王梅的车开始检票。

他们拥抱了一下,比平时短暂,也比平时用力。然后王梅拎起行李走向检票口,一次都没有回头。张强知道,这是他们的默契——各自回家的路上,他们就不再是"张强和王梅",而是别人的丈夫、父亲、女婿。

走出车站,张强点了根烟。天空中飘起了小雪,落在他的工装外套上很快化成了水渍。他想起去年春节后回到这个城市,王梅比他早到两天,房间里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灶上炖着他爱吃的红烧肉。

那时候她说了什么来着?对了,她笑着说:"回来了?洗手吃饭吧。"

简单得像真正的夫妻一样。

张强掐灭烟头,走向另一个检票口。他的车还有一个小时开,足够他给秀兰打个电话,告诉她自己几点到家。这是他们之间的另一种默契——在老家,他们都是尽职的家庭成员;而在这里,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他们允许自己暂时忘记那些责任,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雪越下越大,张强紧了紧衣领。他想,明年春天雪化的时候,他们又会回到这里,回到那个十平米的小房间,继续这种心照不宣的生活。这或许不够道德,不够光明正大,但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冰冷现实里能抓住的一点温暖了。

汽车发动的声音打断了张强的思绪。透过车窗,他看见无数像他一样的农民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期待。他们都将回到各自的家,过完年后再出来打工,周而复始。

张强闭上眼睛,手里攥着那个小小的红色福袋。在引擎的轰鸣声中,他仿佛又听见王梅说:"回来了?洗手吃饭吧。"

来源:华文原创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