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理说,胖东来这样的企业应该是最不可能踩坑的。创始人于东来一直强调"自由·爱"的企业信仰,公司内部有着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甚至连员工的道德品质都有详细的考核标准。但这次事件恰恰说明,即便是管理再完善的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化、金融化的商业环境时,传统的风控思维
素有"中国商超界天花板"之称的胖东来,竟然在深圳水贝黄金市场的料商跑路风波中被卷走了价值90万元、重量超过1公斤的黄金。
按理说,胖东来这样的企业应该是最不可能踩坑的。创始人于东来一直强调"自由·爱"的企业信仰,公司内部有着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甚至连员工的道德品质都有详细的考核标准。但这次事件恰恰说明,即便是管理再完善的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化、金融化的商业环境时,传统的风控思维也可能出现盲区。
事情的起因看似简单:胖东来天使城内的珠宝金店需要对超过1公斤的黄金进行提纯加工,于是委托了深圳水贝市场的"粤宝鑫"公司。在传统的商业逻辑中,这就是一笔普通的B2B加工业务,黄金原料寄过去,加工完成后寄回来,收取相应的加工费用。胖东来方面显然也是基于这种理解进行的交易。
然而,粤宝鑫公司实际从事的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意模式。
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料商"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贸易中介,而是事实上的"庄家"。他们利用"锁价+延时交付"的模式,将客户的资金当作赌注,押注黄金价格的波动方向。
具体来说,当客户委托加工或购买黄金时,料商会先收取定金甚至全款,约定一个固定的交易价格,然后延时交付。在这个时间差内,如果黄金价格下跌,料商就能以更低的价格采购黄金来履约,从中赚取远超正常加工费的价差。
这种模式在金价频繁震荡的环境下让部分料商获利颇丰,但从2024年底开始,黄金价格的持续单边上涨让"赌跌"的庄家们全面暴露在风险之下。
2024年国内黄金消费量达985.31吨,其中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黄金年底收盘价614.80元每克,比年初上涨27.87%。到2025年9月1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T+D价格盘中最高已触及838.79元每克。这种幅度的价格上涨,让任何做空黄金的机构都面临巨大亏损。
从粤宝鑫的角度来看,如果他们在金价780元每克时接了胖东来的订单,现在要去市场拿货履约,每克就要承担近60元的直接亏损。1公斤黄金就意味着6万元的亏损,这对于资金链本就不够雄厚的中小料商来说是致命打击。
最终,粤宝鑫公司法人代表谈广选择了失联跑路,而由粤宝鑫事件受害者组成的维权群成员人数已达到458人。
这起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胖东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传统的加工服务商,而是一个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胖东来的供应商管理制度虽然涵盖了产品质量、服务标准、环保要求等多个维度,但显然缺乏对供应商金融业务模式的深度识别和风险评估。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水贝市场已经从传统的黄金贸易中心异化成了一个缺乏监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场所。
罗湖区黄金珠宝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约占国内黄金珠宝批发市场份额的50%,黄金实物用量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交割量的70%。如此庞大的交易体量,其中相当一部分却游离在正规监管体系之外。
按照规定,所有回收的黄金旧料最终都应该流回场内交易系统,比如卖给有资质的精炼厂,再由精炼厂进入上海黄金交易所。
但实际操作中,大量回收上来的旧料经过提纯后就直接在场外流通了。这种场外流通意味着不经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也不涉及合规的税务发票,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珠宝商户来说,从场外料商手中拿货成本更低、交易更灵活。
一个围绕"回收料"的灰色生态由此形成,而这个生态的核心运作模式就是"私盘对赌"。
正规的贸易商在与客户锁价后会立刻在期货或现货市场进行反向操作来规避风险,但水贝的很多料商选择了直接参与赌博。他们收到客户款项后不进行风险对冲,而是等待金价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波动,试图赚取远超正常贸易利润的价差。
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杠杆效应的急剧放大。水贝的定金模式多年来相对固定,不论货值大小都只收取某个固定数额的定金。当金价从每克300元涨到800元时,同样的定金背后对应的货值翻了一倍多,杠杆被急剧放大,小幅波动就足以让保证金亏穿。
从监管角度看,黄金产业涉及多个部门:上海黄金交易所负责场内交易,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金条回购,黄金协会是行业自律组织。但水贝市场规模庞大的黄金回收与场外流通环节实际上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
甚至出现了两套并行的价格体系:除了上金所的官方报价,水贝市场还存在一个由部分大型料商报出的、不含税的场外价格,这个价格缺乏透明的形成机制和有效监管。
法律定性的模糊也进一步降低了违规成本。
这种"收钱不给货、对赌行情"的交易模式本质上已经涉嫌非法经营,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参与者之间常有合同或单据,最终往往被定性为经济纠纷而非刑事案件。
对于胖东来来说,这次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作为以"自由·爱"为企业信仰、强调"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培养健全人格"的标杆企业,胖东来在员工管理、顾客服务方面确实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2024年胖东来销售额近170亿元,员工平均月收入9000元,被誉为"中国商超界的天花板"。
但这次事件暴露出,即便是管理水平如此之高的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方面仍然存在短板。胖东来的供应商管理更多停留在质量和服务层面,对供应商的资金链稳定性、业务模式合规性、是否参与高风险金融操作等缺乏深度调查。这反映出当前商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超传统企业管理者的认知范围。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企业来说,这起事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任何涉及预付款的交易都应该按照金融业务的标准进行风控,供应商尽职调查必须包含财务状况、业务模式、资金链健康度等关键指标。大额预付款必须要求抵押担保或第三方托管,定期审核供应商资质并建立退出机制。
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任何承诺"稳赚不赔""内部渠道""特殊价格"的生意,本质上都是在让你承担别人的风险。在金融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商业环境中,传统的信任关系已经不足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必须建立更加专业化的风控体系。
胖东来这次的遭遇,既是一起具体的商业纠纷,也是整个中国商业环境变迁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即便是最优秀的企业也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传统的管理智慧必须与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相结合,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行稳致远。
来源:小史西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