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依托境内丰富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促进民族团结之路,大力推进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文化深耕传承工程、文化浸润交融工程,全方位、深层次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
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依托境内丰富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促进民族团结之路,大力推进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文化深耕传承工程、文化浸润交融工程,全方位、深层次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着力构筑起各族群众凝心聚力的共有精神家园。
实施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筑牢思想根基
清水河县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从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矩阵。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内生活经常学、纳入培训集中学习、聚才育苗长期学、组织社会广泛学的教育形式,全年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讲党课、宣讲65场次,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4场次,“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常态化学习1200余场次,各类培训班13期。深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广泛动员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各阶层人士参与其中,开展宣讲760余场次,覆盖3.4万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该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村规民约,引领各族群众同心共建精神家园。以“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为抓手,组织内涵丰富、时代感强的节日文化活动90余场次。“石榴籽”志愿服务队踊跃投身“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非遗传承展示及传统节日交流融合等活动120多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血脉。
老牛坡研学中心(清水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该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依托老牛坡研学中心红色教育前沿阵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辐射功能,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游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轮训班116期,共接待1.26万余人次。同时,组织开展现场教学、“红色故事大家讲”、“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560余场,让参与者在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中,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赋予红色文化新时代内涵。
实施文化深耕传承工程 汇聚奋进力量
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深度融合北疆文化多元要素,清水河县充分发挥老牛坡研学中心、国家长城文化公园、清水河博物馆、武汉鼎工作室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作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340余场。
同时,设立呼和浩特市职业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清水河县分基地,聘请4名专家成为统战专家智库成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8场次。建成老牛坡研学中心、清水河博物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疆文化示范带,全面推动博物馆、文化馆、杂粮文化展馆、黄河文化展馆、陶瓷文化体验馆等文博场馆提档升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稳定贯穿其中,实现以文培元、以文育人、以文促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作地域文艺精品,深挖本地文化富矿,创作出诗歌、小说、书法等870余篇具有鲜明地域印记的文艺作品。开展“书写北疆·文润山城”征文创作展示活动,制作推出村歌5首,小戏《搬山》入选全区优秀巡演剧目。举办主题演讲和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巡演走基层文艺汇演等活动100余场次。
明长城秋色(清水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清水河县扎实推进宏河镇后城咀石城遗址考古发掘保护工作,守好文化根脉。精心规划黄河自然生态之旅、长城红色精神之旅、优秀传统文化之旅、古村名镇探访之旅、康养休闲度假之旅五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旅游线路,以文旅融合为民族团结赋能。
实施文化浸润交融工程 促进情感交融
跨区域文化联姻,以长城、黄河为文化纽带,清水河县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成武县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在工业经济、文化旅游、“三项计划”等领域开展合作洽谈会11场次,签订交流合作意向书7项。与山西省平鲁区、偏关县和黄河沿线托克托县、准格尔旗签订跨区域协作联动协议,围绕强化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活动17场次,搭建起跨区域共建共享桥梁,促进不同区域各民族文化交流、经济合作。
多元联创共建,携手北京、新疆等地学校开展“鸿雁传书”、研学、云交流等活动16场次,参与学生达3000余人;与呼包鄂沿黄旗县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交流会;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创新推出“一船游两地 一票通两地”模式,开展“一河两岸石榴花 籽籽同心耀北疆”为主题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与成武县、单县开展“山蒙海誓情”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通过一系列联创共建举措,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
以“同根同源‘单’‘水’相连”为主题,强化与成武县、单县间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干部培训挂职机制,在招商引资、经贸合作、人才互引、成果互换、商会协同、平台搭建、产业引导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开展“组团式”经济、教育、医疗等交流互鉴活动13场次,选派挂职干部5名,引进企业1家。通过多领域全方位合作,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清水河县通过精心布局、扎实推进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文化深耕传承工程、文化浸润交融工程“三大工程”,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征程上踏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来源:活力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