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黄忠能够后来居上,在官职上高过赵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15:33 1

摘要:众所周知,所谓的“五虎大将”其实是演义杜撰,在历史上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大封群臣,其中武官职位最高的当属四方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至于赵云在刘备入蜀时因功加为翊军将军,照理说刘备称王后赵云应该是得到升迁的,可惜史书上并无记载,而且

众所周知,所谓的“五虎大将”其实是演义杜撰,在历史上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大封群臣,其中武官职位最高的当属四方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至于赵云在刘备入蜀时因功加为翊军将军,照理说刘备称王后赵云应该是得到升迁的,可惜史书上并无记载,而且即便是升了职,肯定也高不过四方将军。

那么问题来了,关张是元老,甚至可以算作是势力股东,马超本为一镇诸侯,某种意义上讲曾经和刘备都平起平坐,这三位位在赵云之上不难理解,可黄忠一个后加入的为何也能在刘备称王后超车赵云?今天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黄忠的功勋

网络上常有人拿于禁反向对比黄忠,说于禁一辈子就打了一场败仗,结果身败名裂,反观黄忠一辈子立了那么一次大功就飞黄腾达,这话多少有点揶揄、讽刺,甚至是酸,因为乍一看似乎颇有道理,实则狗屁不通。

首先于禁身败名裂并非因为打了败仗,试问曹魏打过败仗的将军还少吗?连曹操本尊都死里逃生好几次,以于禁的能力地位根本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影响什么,真正令他晚节不保的是战败被俘后向关羽伏地请降,特别是当时还有个铁骨铮铮的庞德,这样一对比,于禁就更加不堪了。而且他的这一行为令当时很多人都瞠目结舌,连曹操都没想到,所以失节加上强烈的反差使得于禁最终声名受损,并不是什么因为败仗导致的。

反观对于黄忠只立了这么一次功劳的说法同样不够全面。黄忠是在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时加入其麾下的,当时还只是一个裨将军,后来刘备入蜀,将燕南三士外加诸葛亮全部留在了荆州,只带着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去打益州,而黄忠从一开始就担任起先锋大将,虽然这一时期黄忠立下了那些具体功劳我们不得而知,但史书记载其“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由于黄忠作战主要就集中在从入蜀到刘备称王,所以可以预见,入蜀过程中黄忠是立下了不少战功的,不然也不会在刘备打破成都后就加其为“讨虏将军”,这时黄忠基本已经和赵云平起平坐了。

而后来汉中系列战爆发,黄忠又打出了震惊天下的定军山之战,一战斩渊,夏侯渊当时是曹魏西区的大区司令,这样的人物平时的防卫是相当到位的,无论黄忠是采取了怎样的手段,是谁为其出谋划策,能于战场上将之斩杀都算得上绝世奇功,所以准确地讲,黄忠并非靠着撞大运一下冒出头的,而是一直在建功立业,直到厚积薄发干了票大的才得以成为四将军之一。

诸葛亮曾经和刘备提到过,说让黄忠出任后将军恐怕引起关公的不满,同时还说明了理由,就是关羽远在荆州,没有见到黄忠立下的功劳,不像张飞和马超都是见证人。那么也就是说,张飞和马超对于黄忠因功获得高位是认可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黄忠立下的功劳很大。

六边形战士赵云

有朋友或许会说,黄忠立下功劳,难道赵云就没有?当然有,尽管赵云是在刘备入蜀碰壁后才与诸葛亮、张飞驰援益州,但是一路上也打下了不少地盘,特别是和诸葛亮分兵后,那些功劳都是他自己的。而随后的汉中系列战,赵云也大放异彩,冲阵救袍泽,空营计大破曹操,更不用说他比黄忠追随刘备早得多,可以说早期除了关张就属赵云劳苦功高,所以赵云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就是个保镖如何如何,他所立下的功劳不止救主那么简单。

那么既然赵云也有功劳,为何还被黄忠反超了,其实我们将两人一对比就能看出原因。入蜀之战黄忠参与的比赵云早,并且始终跟着刘备攻坚克难,遭遇的全是顽强抵抗,反观赵云本就出发的晚,有一段时间还是和诸葛亮共同领兵,而即便分兵并且打下不少地盘,那些地方也不是主战场,难度没法和黄忠比。而汉中系列战中,赵云虽然表现得很惊艳,但更多体现的是其个人的智勇双全,就大局而言影响力有限,远不如黄忠干翻对面大区司令影响深远。这么说吧,没有赵云那一胜,可能大局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没有黄忠斩杀夏侯渊,局势绝不对倒向刘备,刘备也没机会在与曹操的正面碰撞中首次胜出。

也有人说,赵云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战功上,他在其他方面也颇有建树,甚至可以说将赵云放在任何位置,哪怕是文职都能完成得很好,这话确实不假,赵云确实属于六边形战士,比如入蜀后给刘备提出建议,刘备伐吴时的极力反对,更不用说长坂坡救出夫人和世子,留守荆州时与张飞截江夺阿斗等等,但也恰恰是这种看似全面,使得赵云在战功上反而不那么突出。我们看黄忠的传记会发现他和乐进的经历很像,就是一路杀杀杀,到处都是军功,而赵云做得很多事只能增加主上的认可与信赖,并不能转化为升官的资本,这也是六边形战士比较吃亏的地方,就是啥都会,啥都行,但哪一方面做的都不突出,所以就在和黄忠的军功PK中落了下风。

平衡性与刘备的御人之道

为赵云鸣不平的朋友又说了,你说这么多,只能说明打从攻略益州开始到刘备进位汉中王止,黄忠立下的战功更多,但赵云再怎么也是刘备在河北时就在麾下效力的,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难道比不了黄忠?这其实就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价这件事了,那就是群臣之间的结构平衡。

刘备原本一穷二白,在赤壁之战前夕能够聚集几万人还是沾了一部分刘琦的光,他能够获得资本竞争益州并且入主成都,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荆州各方的支持,而荆州派系在刘备麾下又缺少重量级人物,这个时候黄忠的横空出世可谓恰到好处,特别是他又一路冲锋陷阵并且斩杀了夏侯渊,这便给了刘备一个封赏黄忠的理由,而给黄忠升职也代表了刘备对于荆州派系的态度,换言之在不知不觉中黄汉升成了该系代表。

刘备进位汉中王时,麾下各方关系很复杂,关张赵是元老系代表,法正是益州系代表,而诸葛亮虽然也是荆州出来的,但是他从未在荆州出仕过,所以黄忠才是这一系的代表,同时你若封赏诸葛亮谁都会觉得是应该的,荆州系也不会觉得主公对他们有多恩待,但黄忠就不一样了,虽然他所立下的功劳是可以令之身居高位的,但多数人或许都不会想到黄忠能在某种程度上与关张马并驾齐驱,既然是要收拢人心,又有功劳做支撑来服众,刘备何乐而不为?至于赵云,虽然也是元老中的重要代表,但怎么也比不过关羽和张飞,这一系有两个高级将军已经足够了,何况糜竺、简雍这些人也都有很高的职位,若是再上来一个赵云,难免不会令人心中犯嘀咕,认为自己再如何做也比不过刘备那些老伙计,这样的话轻则令人失去上进心,重则离心离德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了,刘备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是源自他的御人之道,因为他了解赵云,知道即便官职低赵子龙也依然会是那个赵子龙。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赵云其实是一个很懂规矩并且不争不抢的人。在河北时刘备对赵云并不比当初对关张差,俩人动辄同榻而卧,但是赵云从来都只把自己放在一个属下的位置上,对主公的恩待感恩在心,不会因此认为自己可以和关张两个与刘备恩若兄弟的同僚相提并论,这大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的格局。也就是说刘备因为了解赵云,明白他不会在这上挑理,所以才会这么做。

反观黄忠则不同,不管他如何忠心耿耿,刘备对他的信任程度也不可能超过关张赵,所以他只能通过立功升职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黄忠的追求,刘备也清楚这点,那么既然你黄忠已经够资格了,我何不如你所愿,满足你想要得到的?

所以说,无论从战功还是御人的角度看,刘备此举都是成功且恰当的,他得到了想要的效果,手下们也心满意足,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吗?

最后有一点必须说明,黄忠的官职高过赵云不假,但官职并不代表一切,甚至和重视程度、信任程度乃至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都未必挂钩。对于刘备而言,最信任的肯定是燕南三士,这是绝对的心腹,在这点上即便诸葛亮和法正都未必能和关张赵相提并论,黄忠对此也门清,所以也不和你们争这些。您看刘备伐吴时赵云极力反对,但刘备出兵还是把后背交给了赵云,这就是绝对的信任。

其实最直白的体现就是陈寿的《三国志》将关张马黄赵同传,赵云的官职比四将军低那么多,但是依旧能从某个角度上与他们并驾齐驱,这起码说明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这五将是能够同列的。所以总体来讲,黄忠获得高职位实至名归,而赵云虽然官职低但很有地位,两人综合来讲并驾齐驱,正像《三国志》所说: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来源:烛影乱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