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全国多地披露健康证明办理乱象——体检项目大幅缩减、代检服务肆虐、假证产业链成熟,公众“健康安全”再敲警钟。面对这场席卷各地的“健康证危机”,湘潭市疾控中心(湘潭市卫监局)紧急响应,以更严密的监管和更务实的举措,力求为全市公共卫生筑牢坚实屏障。
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湘潭市开展“健康证”专项检查
近期全国多地披露健康证明办理乱象——体检项目大幅缩减、代检服务肆虐、假证产业链成熟,公众“健康安全”再敲警钟。面对这场席卷各地的“健康证危机”,湘潭市疾控中心(湘潭市卫监局)紧急响应,以更严密的监管和更务实的举措,力求为全市公共卫生筑牢坚实屏障。
5月13日,湘潭市疾控中心(湘潭市卫监局)副主任严俊带队,对我市健康证明办理医疗机构开展突击抽查。检查围绕备案审核、软硬件设施、项目设置、资质证明等重点环节,进行全覆盖式核查,并对已发放的健康体检合格证及档案资料进行随机抽查,坚决杜绝虚假检查、代检替检、违规出证等违法违规行为。
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机构存在体检项目设置不规范、设施设备不完善、证件格式不统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执法人员现场与机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反馈了检查情况,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湘潭市疾控中心(湘潭市卫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全市健康证办理朝着“体检流程规范化、证件管理一体化、项目设置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唯有堵住制度漏洞,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社会共治,才能让健康证真正回归其“传染病防控关口”本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底线。
新闻来源:湘潭市疾控中心
争上游有话要说:
“健康证危机”的发生暴露了目前有关部门的监管手段滞后于现实挑战的问题,仅有少数地区(如安徽蚌埠)推行电子健康证系统实现全流程追溯,多数地区仍依赖粗放式监管。争上游科技创新研发的从业人员电子健康证明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从业人员体检过程各个环节进行人证比对,避免他人顶替,确保电子健康证以健康检查结果的真实数据为基础,由监督部门进行发放。系统有效解决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格式不统一、跨域不互认、数据不共享导致的多证并行、假证横行、监管困难、重复体检等问题。针对不体检就能拿到健康证明的乱象,通过系统对体检环节留底留痕,监管人员可追溯办理过程以及相应责任人。同时争上游科技对电子证照防伪功能不断升级,通过二维码防伪、电子公章、云端官网查询等防伪手段核查真假,为监管人员日常监督检查证件提供判断标准,杜绝“假证”行为泛滥。电子健康证明办理省时省钱还方便快捷,从业人员自然而然就不会有“代办”的需求,从源头打击健康证明代办黑市。争上游电子健康证明系统已经在河北、山西、内蒙古、重庆等多个省市地区投入使用,获得各地卫生健康部门的高度认可。争上游科技还针对不同地区的需求,对电子健康证明的各项功能进行完善升级,同时通过公众号,媒体等手段将健康证明的信息公示给群众,从而实现全民监督。
二、提能力、行帮扶,多维度推进职业病防治监测评估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2025年1-4月,为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进一步深化绵阳市职业病防治监测评估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市疾控中心派出8名职业卫生专家和业务骨干对全市45家中小微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健康帮扶工作,现场评估9家县级疾控中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能力。
(实地查看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情况)
在帮扶企业,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为企业把脉问诊,指导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排查和梳理,重点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落实职业病危害告知和防护用品配置等内容向帮扶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并为超标岗位职业病危害治理提出切实可行建议。
在县级疾控机构,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工作人员检测流程演示等方式,职业卫生专家综合评估各疾控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所需场所、专业人员、仪器设备、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等5项能力,并听取各疾控机构目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困难、堵点,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要求和工作建议。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增强疾控机构职业病防治监测评估技术支撑能力,搭建疾控机构与用人单位常态化沟通桥梁,切实解决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难题,助力用人单位提升职业健康管理能力,筑牢职业健康防护屏障。
新闻来源:绵阳疾控
争上游有话要说:
随着法定职业病种类的增加,作业现场需要检测、评价、控制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也会相应地变化和增加。监管部门需要根据新的职业病目录,及时调整职业健康监管执法的策略和措施,以确保作业现场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针对目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管存在效率低、数据滞后等弊病,争上游科技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自主研发了职业卫生在线监测系统。系统能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等)进行实时监测,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工作环境的粉尘浓度、噪声大小等信息。若某个岗位粉尘浓度或噪声超标,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防尘设施正常运行,保护好劳动者身体健康权益。系统将以往企业被动上传职业病危害因素报告转变成在线实时报告,监管部门可及时、动态、准确地掌握作业场所的工作人员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督促用工单位及时采取职业病防护和监督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
三、拧紧饮水“安全阀” 监管上新“一览码”
为贯彻落实2025年新实施的《江苏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新吴区卫生监督所围绕“强化主体意识、优化公示布局、细化安全管理”的目标,近期开展了全区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实现了全区现制现售饮用水监管全覆盖,全力保障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
探索路径,优化布局,上新监管公示之“码”。为引导各点位提升水质管理效能,统一、规范饮用水公示信息管理,监督员创新监管载体,探索信息公示新路径,通过设置电子公示栏目,指导各点位负责人填充实际信息,生成二维码并纸质化张贴于饮水机醒目位置,以方便用水群众全面获取公示信息。群众可以通过扫码查询饮水机所属单位的营业执照、饮水机的维保记录、水质检测和卫生监督情况,打通了群众监督现制现售水卫生的“最后一米”。
新闻来源:新吴区民政卫健局
争上游有话要说:
现制现售水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国家强制标准,不少地区小区现制现售水、直饮水机的监管都面临不少问题。为了解决现制现售水安全隐患,强化源头治理,争上游研发了现场制售水监管系统,为每台设备量身定做一个“二维码身份证”。监管人员和用水群众都只需要扫码进入“争上游水管家”小程序,就能看到制售水设备的具体信息公示,包括设备名称、所属单位、相关证件(营业执照、涉水证件、检测报告)、设备运维人员的健康证明、设备状态等,以及设备的运维记录,包括日常运维、水质快检及更换滤芯等信息记录。如果发现水质污染或人员维护不及时等卫生安全问题,群众可在小程序上进行投诉建议。
来源:卫生健康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