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倒影控制技巧:清晨6:00 - 7:00是无风时刻,此时拍摄仿唐建筑群,能得到完整倒影,拍摄时使用CPL偏振镜消除水面反光,让倒影更清晰。如果有风,水面产生微波干扰,不妨用长焦截取局部涟漪,比如寒窑遗址柳枝的倒影碎片,会形成抽象色块,别具美感。
第六章 自然与城市共生
6.1 曲江池与昆明池:水景倒影与季节色彩
西安的水系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镜面,倒影中折射出城市的双重灵魂。
- ① 曲江池:唐风园林的倒影美学
- 倒影控制技巧:清晨6:00 - 7:00是无风时刻,此时拍摄仿唐建筑群,能得到完整倒影,拍摄时使用CPL偏振镜消除水面反光,让倒影更清晰。如果有风,水面产生微波干扰,不妨用长焦截取局部涟漪,比如寒窑遗址柳枝的倒影碎片,会形成抽象色块,别具美感。
- 季节叙事:春天,垂樱盛开,与石舫的倒影交错,是很美的画面。拍摄时建议使用50mm焦段,f/4光圈虚化远处游客,突出主体。秋天,残荷与水榭构成枯寂美学场景,后期处理时降低饱和度,将色温设为4500K,更显秋意。
- 隐藏机位:曲江池东岸芦苇丛中的木栈道是个绝佳隐藏机位,黄昏时在这里拍摄落日穿过望江亭的框架构图,画面意境十足。
- ② 昆明池:史诗尺度的水景创作
- 汉武帝雕像群:用无人机航拍舰队阵列,不过要注意限高120米,并且避开禁飞区,后期通过拼接可以得到超宽幅画面。在暴雨前夕,拍摄乌云压境与青铜雕像的对比,能营造出戏剧性效果,此时曝光补偿设为 -1.5EV 。
- 七夕公园:在七夕公园的鹊桥拍摄长曝光画面,使用ND64滤镜实现30秒曝光,能将人流虚化为彩色光雾,建议在蓝调时刻拍摄,画面更具氛围感。
6.2 终南山与城市天际线:远山与都市的层次构图
终南山是西安的天然画屏,拍摄需平衡山体雄浑与城市肌理。
- ① 机位地图与透视法则
- 南五台视角:使用长焦200mm压缩空间,在能见度>15公里时,尤其是秋季,能将大雁塔与秦岭同框。在云雾天拍摄,提高对比度30,阴影降低20,可强化山体轮廓,营造出水墨意境。
- 城市眺望点:在电视塔观景台,用超广角收纳曲江新区与终南山水平线,光圈设为f/11保证景深。在杜陵塬制高点,春季以油菜花田作为前景过渡层,采用对角线构图拍摄,画面层次丰富。
- ② 气象利用指南
- 平流雾奇观:冬季清晨,前夜温差>10℃时,在清凉寺山顶拍摄,城市楼群仿佛浮于云海。参数方面,快门设为1/60秒捕捉流动感,白平衡5500K保留冷调雾气。
- 雷暴天创作:拍摄终南山闪电与城市灯光呼应的画面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使用闪电触发器辅助拍摄。
6.3 银杏与樱花季:植物景观的季节限定拍摄
- ① 古观音禅寺银杏:千年金雨的视觉狂欢
- 人流规避策略:非周末清晨7:00前抵达古观音禅寺,使用梯子俯拍银杏树冠与香炉,注意这里禁止使用无人机。用微距拍摄落叶纹理时,选择沾有露珠的叶片,逆光强调叶脉细节,设置f/5.6,ISO400 。
- 光影叙事:正午顶光透过叶隙形成光斑雨,此时点测光对准高光区域,曝光补偿设为 -0.7EV 。
- ② 青龙寺樱花:密宗古刹的花见美学
- 空镜拍摄:闭园前1小时,使用70 - 200mm长焦,f/2.8光圈虚化背景人群,截取空荡小径。雨天拍摄湿樱花,开启高速连拍捕捉花瓣坠落瞬间,快门设为1/1000秒。
- 人像融合:拍摄汉服人物与樱花的互动画面时,用反光板补光面部,f/2.2虚化前景花枝。
伦理提示:禁止摇树制造花雨,部分寺院禁止专业摄影器材入场,前往拍摄前需提前查询相关规定。
本章实践任务卡
1. 倒影重构:在曲江池拍摄同一建筑的完整倒影与破碎倒影,组合成对比组图。
2. 山城对话:找到三处不同距离的终南山与城市同框机位(近、中、远),分析透视变化规律。
3. 季节密码:选择银杏或樱花,拍摄其生命周期三阶段(花苞/盛放/凋零),形成时间序列作品。
技术备忘
- 水景偏振镜使用:旋转CPL至倒影最清晰角度,通常这个角度与水面成30° - 40° 。
- 山脉测光模式:终南山背光面使用点测光避免过曝,城市区域用矩阵测光保留细节。
- 植物色彩科学:樱花拍摄建议Adobe RGB色域,后期微调洋红(+5)与明度(-10) 。
创作思考
在西安拍摄自然与城市的共生,本质上是解译“天人合一”的古老密码。当银杏落叶飘过玻璃幕墙的反射,当终南山的轮廓叠印在奥体中心的钢索上,镜头捕捉的不仅是空间叠层,更是中华文明对自然敬畏与改造的双重叙事。摄影师需成为地质学家与诗人的合体——既精确计算山体与楼群的光比,又放任直觉捕捉风过樱林的震颤。在此,每一帧影像都是城市写给自然的情书,用光与影的语法书写在秦岭的褶皱之中。
来源:大自然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