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质量安全无小事,这“十大红线”涵盖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既是“警戒线”,也是“生命线”。
#秋冬服饰焕新季#卫健委下铁令: 9月30日前全国医院书记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质控科主任必过“十大安全红线”(附卫健委必查清单)
一、十大医疗安全红线,条条是底线!
医疗质量安全无小事,这“十大红线”涵盖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既是“警戒线”,也是“生命线”。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院-科”两级架构必须健全
医院书记/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需牵头成立由其担任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委员会职责、会议机制);同时,医院要指定专门部门(如质控科、医务科)统筹日常医疗质量管理,避免职责分散。
各业务科室需:
①制定科室质量管理制度(如门诊、病房质量考核细则);
②指定专人(如科室质控员)负责日常质量管理(例:每周抽查本科室病历书写、三级查房落实情况)。
✅ 实操建议:院长每月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科室质控员每周形成“质量问题台账”并上报。
(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8项核心制度+手术管理要“落地”
医院需严格对照法规,细化完善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三级查房、手术安全核查等),并“真落实”而非“纸上谈兵”。
重点关注《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要求:
①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明确一至四级手术范围,谁能做哪类手术要清晰);
②落实医务人员授权管理(通过文件明确医师手术、处方等权限);
③强化患者术后管理(专人随访、并发症监测要有记录);
④建立内部督查机制(定期检查手术安全、分级执行情况)。
✅ 实操建议:医务科每月组织“核心制度落实督查”,手术科室每季度抽查“手术分级与医师授权匹配度”。
(三)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机制:“督导-考核-反馈-改进”要闭环
医院需形成“定期督导、考核、通报、反馈、改进”的管理闭环:
• 书记/院长要每月召开医疗质量安全专题会议(查会议记录,看是否研究质量问题、部署改进措施);
• 落实“以质为先”绩效理念:建立以医疗质量安全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例:将“手术并发症率”“核心制度落实率”等指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及绩效分配,权重不低于30%)。
✅ 实操建议:质控科每周发布“质量简报”通报问题,绩效科在分配方案中明确质量考核权重。
(四)医疗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医院需强化“预防为先”理念:
• 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机制(推行“非惩罚性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主动报、愿意报);
• 对不良事件及时分析、系统改进(例:某科室术后感染率升高,需多部门联合查流程、补漏洞);
• 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如院感暴发、重大医疗纠纷)并定期演练(每季度1次)。
✅ 实操建议:每月召开“不良事件分析会”,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实景演练”。
(五)科室质量安全制度:“最后一公里”要抓实
科室是医疗质量的“终端”,必须抓细落实:
• 首诊负责制度:杜绝推诿拒诊,急危患者第一时间抢救(查急诊、专科衔接记录);
• 三级查房制度:上级医师按规定时间/频次查房,对四级手术患者、疑难危重患者重点查房(查查房记录、指导意见);
• 围手术期管理: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术前讨论、手术安全核查“一个不落”(查手术安全核查表、术前讨论记录);
• 值班交接班制度:确保值班力量充足,严禁擅离职守(查排班表、交接班记录)。
✅ 实操建议:科室主任每周至少参与1次“晨间查房”,督查三级查房落实;手术科室“术前核查”必须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三方签字”。
(六)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规范”是硬要求
病历等医疗文书是医疗行为的“证据链”,需:
• 健全病历质量控制制度(病案科每日抽查在架病历);
• 病历书写要及时(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完整(各项内容无缺失)、规范(术语准确);
• 重点整治电子病历复制粘贴错误(如不同患者病史雷同)、伪造篡改病历、未经亲自诊查开具医学证明等行为。
✅ 实操建议:电子病历系统设置“复制粘贴提醒”,病案科每周发布“病历质量问题通报”。
(七)医院感染管理:“严”字贯穿全程
严格落实院感管理制度:
• 遵守无菌操作、隔离技术规范(如侵入性操作前手卫生、传染病患者隔离措施,查监控或现场考核);
• 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查耗材使用台账、销毁记录);
•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告(查报告记录,严禁瞒报、迟报)。
✅ 实操建议:院感科每周对手术室、ICU等重点部门开展“采样监测”,每月组织“院感知识全员培训”。
(八)患者隐私保护:“防线”必须筑牢
医院需重视患者隐私保护:
• 健全隐私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教育监督;
• 医务人员不得私自留存、拍摄、复制、传播患者影像资料、病历信息(查医护手机、电脑存储内容);
• 诊室、病房、更衣室、手术室等“隐私重点场所”,要维护好隐私保护设施(如隔帘、门栓)。
✅ 实操建议:信息科每月排查“系统权限”,纪委/质控科不定期开展“隐私保护专项督查”。
(九)电子病历系统管理:“安全”是核心
医院需健全电子病历系统管理制度:
• 完善信息查阅权限授予机制:无关人员(如非诊疗需要的行政人员)不得随意查阅患者病历;
• 医务人员要管好登录密码、口令,严禁随意授权他人使用(查系统登录日志,追踪异常登录)。
✅ 实操建议:信息科每月核查“系统登录日志”,对“非工作时间、非授权人员登录”立即溯源处理。
(十)医德医风建设管理:“苗头问题”要盯紧
医院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 开展医德医风培训教育(每季度1次);
• 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
• 对线索举报、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置(查投诉处理台账,要求“有诉必查、查必有果”)。
✅ 实操建议:人事科/党办设立“医德医风举报信箱/热线”,接到投诉后3个工作日内启动调查。
二、书记、院长等核心岗位,分工明确抓落实!
医疗质量安全是“一把手工程”,核心管理岗位需各尽其责:
• 书记/院长:是医疗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统筹“十大红线”推进,牵头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质量会议,督促各部门履职,对医院整体质量安全负总责。
• 分管副院长:是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十大红线”执行,协调医务科、质控科等部门,组织制定制度、督查落实,向书记/院长汇报问题并推动整改。
• 医务科主任:牵头落实医疗质量安全制度,负责核心制度、手术管理、医疗文书、科室质量等日常管理与督查,组织医疗安全培训,处理纠纷隐患。
• 质控科主任:聚焦质量控制与改进,建立“督导-考核-通报-反馈”机制,开展质量检查、不良事件分析,为质量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科室持续改进。
三、卫健委必查清单,这些要点一个都不能少!
为确保“十大安全红线”落地,卫健委将重点检查以下内容(医院需提前自查):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此次卫健委划定“十大安全红线”与时间节点,足见对医疗安全的重视。医院核心管理岗位务必扛起责任,对照红线与清单逐一落实,不仅要“过关”,更要将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切实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来源:一梦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