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部讲花样滑冰的运动番,主角大体上有两位,分别是热爱花滑的结束祈,以及她的滑冰教练 明浦路司,故事简单来说是热爱滑冰的两人因机缘巧合相遇,二人一同努力,从零开始一步步登上全国大赛。
这种每周一次的治愈感愈发珍贵。
今年播出的番剧里,我完整看完的只有一部《金牌得主》。
这是一部讲花样滑冰的运动番,主角大体上有两位,分别是热爱花滑的结束祈,以及她的滑冰教练 明浦路司,故事简单来说是热爱滑冰的两人因机缘巧合相遇,二人一同努力,从零开始一步步登上全国大赛。
最初,我看《金牌得主》其实是冲着林友树的配乐来的。我的歌单里有不少林友树的作品,他在运动番上的发挥一直很稳定。运动番的乐曲往往是积极振奋的风格偏多,比较对我的口味。虽然一直没看过《排球少年》《强风吹拂》,我还是能把他们的OST拿出来循环几个月。
这部番在同期作品里的讨论度不高。原因很多:运动番本身的受众有限,旁边还有个占据了疯狂星期四的《颂乐人偶》,总有种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沾的惋惜。
不过比起《颂乐人偶》这种客观的撞档期因素,《金牌得主》最大的问题还是人们对制作它的ENGI实在没信心,这家动画公司之前负责的动画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不少人当时就感叹《金牌得主》摊上这样的公司也是“惨遭动画化”。
除了《金牌得主》其余的作品风评几乎都是惨不忍睹
《金牌得主》的前几集无功无过,直到第四、五集上演了几场高质量花滑演出后,大家一下子开始对ENGI刮目相看,包括我自己也有种预感,如果没有这两集的演出,我大概率会中途弃番。
按ENGI的说法,他们为了展现花样滑冰的魅力,先是用动捕录下真人的花滑流程,再靠着三渲二的手法让画面保持流畅,避开了作画帧数不足等一类工期问题。
《金牌得主》化解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看不懂花滑。每年的冬奥会我也会看几场滑冰比赛,但除了说“选手的平衡性很强”以外,很难看出选手动作的精妙之处。
相比之下,动画则是配合选手的动作,呈现了现实中肯定看不到的镜头,就算不懂这些动作的技术难度,也能像欣赏舞蹈一样,搭着音乐感受舞者的律动,非常赏心悦目。
动画大获好评后,原作者鹤舞墨鱼太的厨力故事也成了另一桩美谈。鹤舞墨鱼太非常喜欢《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里的龙崎薰,因此成了龙崎薰的配音演员春濑夏美的铁粉,还在7年前表示要为此画一部漫画,动画化之后请春濑来配音。
鹤舞墨鱼太后来创作出这部可以说因春濑而诞生的《金牌得主》,也如愿请到了偶像为主角配音。
《金牌得主》的剧情也很纯粹——行动不看早晚,努力终有回报。故事里的两个主角同病相怜,两人都有令人惊叹的滑冰天赋,但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施展才华的黄金时间,但两人的选择却又出奇的一致——不去怨天尤人,而是认清现实继续努力,这种简单的主旋律深得我心。
《金牌得主》没有太多的插科打诨,大部分情节都很有信息量,能把更多的篇幅腾出来交代人物的失败与成长,涉及到成长的挫折时基本一集就交代清楚,基本每集结尾主角们都有所进步,能自信地暗示“我准备好下一集继续进步了”,不会有那种一直吊着观众的无力感,每周看完我的心情都会很好。
不看确实一天难受,但这次看了终于不会难受一周
非要说这动画唯一的不足,可能是和朋友没什么可聊。这种避开大众的感觉也让我想起了老家的上学时光——大家都在玩手游的时候我却在鼓捣主机,虽然都各有乐趣,但我横竖接不上大家的,也没人能听懂我在玩什么。
我对这种情况现在更多的还是淡然,也不会像小孩子一样去争个高低,最重要的还是只要大家能收获自己的快乐就好。
来源:财富吹哨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