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这一周,特朗普将其称作美国近250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周,并把4月2日定为“美国解放日”。然而,究竟有多少美国人真正认同他的这种说法,觉得自己被“解放”了,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过去这一周,特朗普将其称作美国近250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周,并把4月2日定为“美国解放日”。然而,究竟有多少美国人真正认同他的这种说法,觉得自己被“解放”了,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就在这一天,特朗普于白宫玫瑰园正式宣布了一项重磅关税法案,其规模远超许多人的预期,可谓相当猛烈。
《纽约客》上有一篇特约撰稿人SusanGlasser撰写的文章,标题为《特朗普的自负毁掉了全球经济》。
文章原文描述道:当全世界都眯起眼睛,试图知晓自己的命运。为何会“眯着眼”呢?
原来,在当天的发布会直播中,我全程观看,特朗普举起了一块大板子,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各国对美国的关税,以及美国即将对这些国家征收的关税,那块板子看起来就像一张超大的Excel表。
许多人原本以为,特朗普可能只会针对几个主要贸易对象,如中国或欧盟,单独制定对等的关税政策。
可没想到,此次宣布的内容涵盖了全球几乎所有重要国家,且极为细化,税率也远远超出了市场和华尔街的普遍预期。
在特朗普宣布这一政策之前,众多经济学家预测,平均关税大概会在23%左右。为何是这个数字呢?
1930年,时任美国总统胡弗签署了《斯莫特-霍利关税法》,对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加征历史性高关税,平均税率达到19.8%左右,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高的关税,仅次于1828年。
单看如今,与1930年相比,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已大幅增加。所以,众多经济学家认为,4月2日宣布的这项全球性关税,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贸易冲击。
更让人疑惑的是,特朗普所谓的计算方法究竟是什么?他在玫瑰园现场解释称,一个国家的加权关税水平,是该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加上其各种贸易壁垒的总和。但问题来了,什么是贸易壁垒?又该如何计算呢?
众多经济学家表示,几乎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全球所有国家进行如此详细的估算和评估。
后来,有记者和专家分析,特朗普可能采用了一种简化算法,即把美国对某个国家的商品贸易逆差除以美国从该国的进口额,再将结果减半。
这个公式虽然粗糙,却能用Excel表格快速套算出来,这或许就是那块类似Excel表格的板子出现的原因。
从逻辑上看,其他国家对美国征收较高关税,确实会影响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特朗普的核心观点是,如果美国长期对某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就意味着该国存在市场歧视,美国遭遇了不公平对待。然而,贸易逆差本身真的等同于不公平吗?
实际上,贸易逆差只是表明一个国家从他国进口的商品金额大于出口。比如,美国从A国购买的东西多于卖给A国的东西,就形成了逆差。但经济学界并不一定认为这种逆差是恶意或不正当行为的结果。
过去九十年来,美国的征税政策一直遵循1934年罗斯福总统推动的《互惠贸易协定法》(简称RTAA)。罗斯福总统推动的这一协定法,被视为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自由贸易的转折点。
关于白宫此次的关税算法,美国社交媒体上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利用AI工具,如ChatGPT,尝试推算一个国家的加权关税,结果发现ChatGPT给出的逻辑与特朗普的极为相似。
这一现象引发了两种看法:一种是讽刺白宫官员依赖AI决策;另一种则认为,既然AI是综合现有经济学文献得出的算法,或许这种计算方法有一定合理性。
在白宫玫瑰园,特朗普还邀请了许多工会代表,如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人工会,这些工会在过去大选中给予了他大力支持。
特朗普试图构建这样一种叙事:通过关税,让美国制造业重回黄金时代,比如上世纪60年代。
若按他的说法,在宣布关税政策后,制造业相关股票理应上涨。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宣布新关税后,美国制造业相关股票普遍下跌,包括波音、通用汽车和特斯拉。
虽然股市不能完全反映政策的全部效果,但至少没有显示出制造业复兴的信心。
不少评论认为,4月2日并非“解放日”,而是“美国的衰退日”。虽然关税不会立刻导致经济衰退,但会显著降低经济效率,扰乱全球供应链。
关税本身并不能真正引发经济衰退,因为经济衰退的主要表现是供需结构变化,比如大家不买东西,商家不生产东西,短期内这些情况不会出现。
然而,特朗普此次宣布的关税政策所体现出的保守主义,具有特殊之处,即不可预测性和不稳定性。
假设特朗普明确宣布,从今天起,对等关税固定为20%且不再改变,没有谈判余地,那么美国的制造业或其他企业虽不喜欢这种关税政策,但也会慢慢接受。
这种相对稳定的保守主义,对制造业和经济的破坏性,至少好过不稳定的保守主义。
另一个常被用来为关税辩护的论点是国家安全。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21条规定,如果一个国家认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可以对任何商品采取保护性措施。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将中国视为敌对国家,就可借此合理化在美国境内建立更强大的制造业链条。但问题是,如果以国家安全为由征收关税,就不应该针对盟友。
比如欧盟,美国一边说要对抗中国,另一边又对盟友加征关税,结果只会让盟友倒向其认为的敌人。
更深层的矛盾存在于“让美国更伟大”(Maga)运动内部。一方面,Maga的支持者希望美国更强大、更有影响力,让其他国家敬畏美国;
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美国过度扩张浪费资源,应把更多精力放在造福本国人民上,对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感到不满。
他们认为这是工业基础外流的元凶,反对美国参加北约,反对在世界各地设军事基地,质疑美国在北约承担远高于其他成员国的国防支出比例,觉得政府因此无法真正关注美国人民。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非常在意股市涨跌,几乎每天都盯着看。此次宣布最新一轮关税后,市场剧烈震荡。很多人不禁要问,特朗普真的不知道股市会有这样的反应吗?
如今的特朗普既想主导一切,又想让美国撤出世界;既想让美国再次伟大,又强调美国优先,不管他人死活。
每次说美国分裂,人们通常认为是一半美国人反对另一半美国人。但仔细观察关税政策反映出的逻辑冲突,会发现其实是同一群人在自我矛盾。
他们既相信一种理想,又在现实中不断自我否定。看似美国要与世界谈判,实则是在与自己对话,而这种对话往往最为艰难、无声,也最难达成共识。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