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后的朋友们,你们对小时候的记忆还清晰吗?今天,小编想带大家把时钟往回拨,回到四十多年前的70年代。那时候没有太多花哨的玩具,没有便捷的电子设备,却有爬树掏鸟窝的快乐、村口广播里的歌声、妈妈手缝的布书包。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简单又珍贵的时光,聊聊当年的那些人
70后的朋友们,你们对小时候的记忆还清晰吗?今天,小编想带大家把时钟往回拨,回到四十多年前的70年代。那时候没有太多花哨的玩具,没有便捷的电子设备,却有爬树掏鸟窝的快乐、村口广播里的歌声、妈妈手缝的布书包。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简单又珍贵的时光,聊聊当年的那些人和事!
1981年的北京,改革开放的口号刚喊响没多久,个体户傅玉龙医生,为第一位爱美的女顾客做了双眼皮手术。如今能查到的傅医生资料不多,但在当年的北京,他的名气堪比后来的“优子”。作为“北派”纹眉与双眼皮手术的开山人,他的手艺学自日本,和众多先行者一样,是敢闯敢试的“第一代吃螃蟹的人”。
路边卖菜的商贩(1979年的南京)
那会儿特别火的小人书出租,你们还记得当时是多少钱租一本吗?小时候总盼着能去租小人书看,可具体租金多少,现在脑子都有点模糊了。有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朋友,来聊聊当年租小人书的价格呀?
1973年的贵州,有一张陆军某部在南平拉练时的照片。画面里,炊事班的战友们正在“挖灶造饭”,现场摆着大盆老黄瓜、土茄子,后面还放着冬瓜,左侧隐约能看到像是一块肉的东西。这张照片拍得很有味道,细看竟有种油画般的质感。
1973年在长春,曾留下一组拍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工作照。这组照片记录了幕后的创作场景,和大家熟知的舞台演出画面不同,很多人或许都没见过这样真实的拍摄瞬间。
练习射击的女民兵(1979年的大庆)
70年代那会儿,农业生产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有位农民大叔,赶上自家种的马铃薯迎来了大丰收,看着满场饱满的马铃薯,他脸上笑开了花,那股子丰收的喜悦藏都藏不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张齐豫和齐秦姐弟俩的合照。虽说这对姐弟在大陆走红的时间不算早,比在其他地区出名要晚一些,但后来他们在大陆的名气极大,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这两位歌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1978年南京集市的这张老照片里,能看到当年常用的老式秤。如今再逛集市,这种老式秤基本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全是便捷又精准的电子秤,时代变了,连买卖用的工具也换了新模样。
七十年代,河南郑州花园口公社,社员们干完活下工时的情景。
70后、80后可能还有记忆,这便是传说中的——交公粮。
1979年的长城,可没有现在这么多游客,周围满是古朴自然的模样,没有过多人工修饰的痕迹。那会儿去长城的人,大多穿着蓝色中山装,身上背着黑色的皮革旅游包,一眼望去满是那个年代的特色。
1979年的北京百货公司大楼里,热闹又充满生活气。顾客们围着柜台,认真挑选着需要的商品,不时和售货员交流。当时的售货员们服务态度特别热忱,始终带着耐心,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劲头,为每一位顾客周到服务。
以前卤煮多便宜啊,哪像现在,有的都卖到四十多块了。我记得1989年在朝阳平乐园的路边摊,一块钱就能买一大碗卤煮。那会儿多数家庭条件都不算好,那是我头回吃卤煮,虽说算不上多正宗,可吃着是真挺香。想问问各位老北京,现在哪家卤煮还能吃到当年的老味道?前几次吃的几家,感觉都很一般。
1971年,一名穿绿军装的卫生员,给年轻人检查身体
1971年,城市街头的一面宣传墙
1978年的北京的宣传海报墙
1971年的山东,一个小渔村旁的海面上,几艘木船静静泊着。忙活完的渔民们没闲着,坐在船上趁着休息时间学习。往远处望,能看见湛蓝的大海波光粼粼,还有连绵不断的山峦衬在天边,画面既宁静又充满生活气。
我记得小时候看《圣斗士》漫画,总爱趴在地上看,看得入了迷就挪不动窝。哪怕赶上下雨,也会急急忙忙往报刊亭跑,就为了买到最新一期。
还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跳房子,拿粉笔在地上画出格子,单脚双脚跳得不亦乐乎。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快乐真简单,却让人记了好多年。
1972年的广州,61中学的操场上满是活力。学生们整齐列队,认真练习着木枪刺杀的动作,每一个姿势都透着专注与朝气,定格下属于那个年代校园里的独特场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对年轻夫妻,现在人为啥没那么厚的头发?
1981年的北京故宫广场上,有个来自密云县、名叫王先勇的年轻人,尝过可口可乐后评价道:“嗯!尝起来马马虎虎。”
那时,暌违中国几十年的可口可乐重新进入市场,这也是改革开放大刀阔斧推进时的一道鲜明印记。记录下这一幕的照片,出自香港摄影师刘香成之手,这张作品后来还多次斩获大奖。
1979年的公社广播站里,一位广播员正端坐在麦克风前,专注地读着手里的稿子,声音透过设备传遍公社的各个角落。在那个年代,广播员可是人人羡慕的“八大员”之一,这份能传递信息的工作,在当时格外让人向往。
这些老照片勾起了许多70后的回忆,那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苦,却藏着最纯粹的快乐。没有华丽的物质,却有邻里间的热络、伙伴们的嬉闹,还有为生活打拼时的踏实。那些旧时光里的烟火气,早已刻进70后的生命里,即便岁月流转,想起时依旧温暖,成为心底最珍贵的念想。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感想?欢迎把您的高见打在评论区,让我们一起讨论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来源:娛綜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