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正与日俱增。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80后和七成90后已然开始为养老做准备。退休后想要过上体面的养老生活,究竟需要储备多少钱呢?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正与日俱增。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80后和七成90后已然开始为养老做准备。
退休后想要过上体面的养老生活,究竟需要储备多少钱呢?
关于养老金,国际上存在一个标准:若退休后还想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退休金需达到原先工资的70%以上。假设在当下北京,无子女、有房且无需还房贷的情况下,每月到手5000元,恰好能满足日常吃喝玩乐以及应付一些小病开销。
倘若物价一直保持不变,那么30年后退休时,每月能拿到3500元退休金,便可以维持与现在相似的生活。但倘若考虑每年2%的物价上涨因素,30年后每月则需要6300元的收入才能维持现有生活水准。假如60岁退休,预期能活到85岁,且每年通胀率固定为2%,那么总的日常开销将接近130万。
人步入老年后,开销远不止吃喝拉撒这些日常支出。行动不便时,需要聘请保姆照顾,在大城市,仅聘请一位负责做饭的阿姨,每月费用就高达三四千,一年至少4万。若选择入住养老院,北京不少养老院每月的床位费加上护理费过万,十年下来就是上百万。而且人老了最怕生病,一场大病往往需要花费几十万。
综合来看,在没有子女的情况下,在大城市养老花费三四百万并不夸张。即便不在大城市生活,选择回到小城市养老,各类开销有所降低,考虑通胀因素,30年后想要无忧无虑、体面地养老,平均每年的开销估计也要七八万,20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30年后的七八万,其实仅相当于现在的四五万,每月也就三四千块钱,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的吃饭、休闲娱乐以及应付一些小病。一旦患上大病,这些钱很可能就不够用了。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不了解的人可以通过地方通或社保网站查看自己的社保账单,以明确每月缴纳金额以及未来可能领取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可供感兴趣的人收藏。理论上,若在一线城市月薪过万,且缴纳养老保险满40年,养老金收入也能过万。
但现实情况是,企业少交、漏交、按最低额度缴纳以及个人缴纳不满40年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不少在创业公司工作的人,每月养老保险缴纳金额仅1千出头。估算可知,在2%的通胀率下,30年后的退休金大概只有五六千,仅相当于现在的三四千块钱,在大城市养老难度较大。若不是在体制内或大集团工作,退休后实际到手的养老金金额可能并不高。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今许多国家的养老金账户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包括中国在内。不少国家的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即正在上班的年轻人向养老金账户缴费,用以养活已退休的人,等这一代年轻人退休后,由下一代年轻人继续缴费,他们再从账户中领取养老金。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年轻人口却逐渐减少,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而向账户中缴费的人却越来越少。世界银行早在2016年就宣布,发达国家的养老金缺口已高达78万亿美元。这也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养老感到焦虑的原因。
我国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后,最早一批申购的用户中,年轻人占比居多。不论是否打算开通个人养老金,年轻人都可以多了解一些理财知识,养成储蓄习惯,还可以到大型银行或保险公司咨询养老规划师团队,了解当地养老政策,规划个人养老前景,并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配置一些理财产品,做到未雨绸缪。
即便做足准备、攒够了钱,养老也并非年轻人想象的那般简单。许多年轻人幻想退休后能和好朋友一起住进养老院,每天吃喝玩乐、娱乐休闲。然而现实是,可能连养老院都住不进去。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普遍面临养老床位、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国内条件较好的养老院,除床位费外,仅入住保证金就高达6位数,普通民众难以负担。
就算能和朋友一起住进养老院,娱乐生活也可能与想象中不同。当下市面上的娱乐内容大多是为年轻用户定制的,老年人对此不一定感兴趣。打开视频网站或社交 APP,适合七八十岁老人的热播电影或剧集少之又少。过年回家时不难发现,家中老人白天常常无所事事,只能守着电视看战争剧和养生节目,大多数游戏也不适合视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的老年人。
此外,当老年人到了生活自理困难的年纪,需要一些辅助产品,但这类产品在市场上严重缺失。2019年的报道显示,全世界面向老人的生活用品约有6万多种,而中国仅有2000种,在高科技产品、无障碍设备方面几乎是空白。这些问题仅靠个人攒钱是无法解决的。
虽然养老面临诸多问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按照发改委的说法,中国的银发经济规模为5.4万亿,仅占全球市场的5.6%,但中国的老年人口却占全球的20%,潜在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从大的方向来看,养老服务平台总结了当下国内养老的八大刚需产业,包括家用医疗设备、运动健身、居家护理解决方案等,每个产业都具备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市场前景。由于养老机构资源不足,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要居家养老,这催生了血糖仪器、智能监测设备等家用医疗设备以及帮助老人生活的智能设备两大风口。不过,这些行业主要是大企业更具发展机会。
对于初创企业和普通人来说,一些被忽视的需求更值得关注。例如为老年人设计玩具、搭建老年婚恋社交平台、开展老年剧本杀等线下娱乐活动。中国有8成丧偶的老年人渴望再婚,但成功结婚的不足1成。同时,有7成老人希望孙子辈能教自己使用手机,以便拍摄短视频、购物等。
在国外,已经有团队关注到这一市场,推出了面向老年人的网络社交平台、老年人技术培训平台等,受到广泛好评,很多项目都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融资。国内也有创业团队在尝试类似项目,如与养老社区合作的剧本杀项目、为老年人打造的玩具店、上门替老人洗澡服务、广场舞APP 等。
广场舞APP
如果不打算创业,与养老相关的职业也值得关注。智慧养老项目催生出对AI等领域高端人才的需求,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这类职业的平均月薪普遍超过1万元。养老规划师也是目前有养老业务机构急需的工种,通过相关考试,获得国家认可的规划师证书后,就有机会进入相关机构工作,薪资普遍在8000 - 15000元。
此外,随着养老社区的发展,养老社区经纪人、老年营养师等职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甚至出现了像老年人陪诊师这样零门槛的职业。陪诊师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所在城市的医院和就医流程,帮忙排队、交费、拿报告单等。在一些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陪诊师半天收费约200元,有人利用周末兼职做陪诊,主要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接单,几乎无需成本,单子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一两千,全职陪诊师月收入甚至能达到 8000 元以上。
梳理这些养老相关的思路后可以发现,养老赛道蕴含着诸多赚钱机会,但这也反映出长期以来人们对老年人需求的关注度严重不足。年轻人对养老的认知往往局限于吃饱喝足、生病有人照顾,却忽视了老年人同样渴望爱情、亲情,渴望享受生活、体验新鲜事物和认知世界,而他们为获取这些所付出的成本远远高于年轻人。
养老固然需要资金,但有尊严的养老所需的远不止是钱。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企业开始关注养老问题,这是一件好事。在关注如何利用养老市场赚钱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身边老人的身心健康,思考如何将养老这件事做得更好,让变老不再可怕,让父母、每一位老人以及未来的自己都能活得更加充实而有尊严。
来源:围炉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