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对全球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其中欧盟税率为20%。据香港《南华早报》4月8日报道,欧洲经济面临严重冲击之际,一些欧盟成员国竟担忧起了“中国”,声称大量中国进口产品将涌入欧盟市场并冲击欧盟企业。当地时间7日,欧盟成员国在卢森堡举行部长级会议,就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对全球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其中欧盟税率为20%。据香港《南华早报》4月8日报道,欧洲经济面临严重冲击之际,一些欧盟成员国竟担忧起了“中国”,声称大量中国进口产品将涌入欧盟市场并冲击欧盟企业。当地时间7日,欧盟成员国在卢森堡举行部长级会议,就特朗普政府关税问题展开讨论。欧盟委员会提议,对部分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并提议欧美互免工业品关税。相关措施预计于15日起生效,但大部分关税预计5月中旬才开始征收。
巴拉诺夫斯基(资料图)
近期,德国的《商业内幕》毫不隐晦地指出:“要是中国仅仅售卖玩具、纺织品那该多好呀,如此一来,起码不会令西方产生担忧之情。”这般话语着实有些刺耳,不过只需去翻阅一番相关数据,便能知晓他们这般焦虑的根源所在,同时也能理解为何西方各国在当下会对“中国制造”如此忌惮。在1995年之时,中国制造业于全球所占的比重尚不足5%,彼时的美国却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独占全球制造业份额的24%。然而到了2023年,中国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硬是将这一占比提升到32%之多。
欧洲制造商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美国对欧洲商品加征关税,欧洲企业大不了减少对美出口,或者干脆在美国设厂,问题总有办法解决。但如果中国商品因为美中贸易战的挤压,大量涌入欧洲市场,那欧洲的制造商就真的要头疼了。更让他们难受的是,欧洲市场的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商品。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光伏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欧洲央行的报告明确指出,如果欧洲不采取保护措施,中国商品的涌入可能会对本地制造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冯德莱恩(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4月7日表示,欧盟将成立进口监测工作组,并将加强单一市场以应对美国关税,且欧盟已向美国提出对工业品实施零关税。欧盟对关税谈判持开放态度,但已准备好进行报复。欧盟将像激光束一样聚焦美国以外的83%全球贸易。路透社称,欧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尚未取得成果,欧盟委员会可能在7日晚些时候公布一份初步反制措施清单,拟对来自美国的肉类等商品加征关税,欧盟或在本周内就这一清单进行投票。
但是欧盟的软肋被彻底暴露:2024年,欧盟向美国出口了价值384.6亿欧元的汽车,尽管同比下降4.6%,但美国仍是其最大市场。而德国汽车业在美国的销售额占全球总量的20%,一旦关税落地,仅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就可能面临数万人裁员。这种依赖让柏林在谈判桌上毫无底气,正如法国媒体讽刺的:“德国人为了保住饭碗,连欧盟的尊严都能贱卖。”而且法国主张对美强硬,尤其在农业领域,但德国为保汽车业选择低头。这种分裂让欧盟无法形成统一立场。
汽车加工厂(资料图)
此时欧盟的态度则显得有些摇摆不定。一方面,部分欧盟国家有意愿与美国相互降低关税,希望通过谈判来避免贸易冲突的进一步升级,甚至制定了“条款清单”,考虑对美降低关税、放宽投资限制等措施,试图换取美方的网开一面;但另一方面,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也表示,如果美欧关税冲突升级,欧盟可能考虑针对美国科技巨头采取反制措施,称“反胁迫工具”这一“最强大武器”已“摆在桌面上”。欧盟这种态度,反映出其在对美贸易问题上的纠结与无奈。
总之,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看似简单直接,实则暗藏玄机。表面上是追求“公平贸易”,骨子里却是美国单方面的经济霸凌。这种政策的问题在于,它完全忽视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贸易不仅仅是关税高低的问题,还涉及各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用一把“对等关税”的尺子去衡量所有贸易关系,无异于缘木求鱼。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税战,最终导致全球贸易萎缩,各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
来源:新叶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