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通州区政府、北投集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9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通州区政府、北投集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先侠:
自2019年起,城市副中心已连续举办五届绿色发展论坛,成功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参与的高端交流平台。今年,论坛正式升级为“北京绿色发展论坛”,这一跨越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对副中心过去五年绿色实践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副中心在首都绿色发展大局中承担更重使命、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期许。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锚定更高定位、聚力更高标准,将论坛打造成为展示首都绿色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推动国际绿色技术交流的核心平台、引领全国绿色转型实践的示范标杆,努力呈现一场高水平、国际化、务实高效的绿色盛会。
绿色,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更是其立足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赋予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我们对标国家战略和北京市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坚持“以绿生金”,在全国率先构建了覆盖七个维度、三个层级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收获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成果。
一是绿色建筑发展全国领先。我们坚持绿色建筑“两个百分百”要求,即新建建筑100%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100%使用绿色建材。全市首个智能建造虚拟仿真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累计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规模位居全市前列。三大文化设施统一采用区域能源站供能,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万吨,成为低成本、可复制的绿色建筑典范。行政办公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三星建材100%应用,运河商务区成功获得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称号,绿色建筑实践多点开花。
二是绿色交通体系加速成型。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将打造成为全国首个绿色三星站城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地铁平谷线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已正式通车。智慧交通(一期)项目加速实施,累计建成绿道近600公里,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工程建成投用,公共交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市民绿色出行的获得感和便利性持续增强。
三是绿色产业根基不断夯实。我们出台了全市首个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百亿规模的北京市绿色发展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绿色信贷余额已近550亿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绿色价格认证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成功落地,CCER累计成交量超270万吨,成交额突破2亿元,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四是绿色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在全市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建设了全市规模最大的碧水再生水源热泵项目和首个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暖示范项目。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成为全市首个通过国际国内“双认证”的“全域零碳公园”。北京建院、中国人民大学近零碳校区等项目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黑鲸能源、京清数电等48家重点未来能源企业加速集聚,绿色能源布局持续完善。
五是绿色生态空间显著扩容。启动0.1微克行动示范区建设,印发了全市首个区级层面的韧性城市提升规划。“十四五”以来,PM2.5年均浓度历史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8个国、市控出境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创历史同期最优。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33%,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北京中轴线以东首个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并入选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城市,生态优势持续凸显。
六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深入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功举办2025年全国生态日北京主场活动,策划开展系列绿色文化交流活动,“绿色北京看副中心”的共识已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鲜明风向标,绿色低碳理念也正从倡议走向实践,悄然融入居民生产生活各环节,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在本届论坛上,我们将聚焦副中心绿色发展的核心成果与未来方向,重点发布和推介四大板块内容:
一是成果与展望:系统发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十四五”期间标志性成果,对“十五五”时期绿色发展的目标、路径与重点任务进行全面展望,为后续发展锚定方向。
二是政策与机遇:开设城市副中心专场推介环节,深度解读绿色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扶持、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领域的专项支持政策,清晰传递副中心的政策红利与发展机遇。
三是场景与路线:全新推出副中心绿色旅游精品路线,同步发布“两区”建设五年成效,以及北光厂绿色产业空间的规划与落地进展,展现绿色场景的多元价值。
四是技术与产品:特设绿色产业博览会展区,集中展示绿色发展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产品与实践案例,为供需对接与技术交流搭建高效平台。
此外,我们还将邀请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等重点企业代表,分享他们在副中心落户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切身感悟,从多元视角全方位展示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上周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同意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并明确要求构建绿色要素交易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为副中心绿色发展赋予了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紧抓政策红利和先发优势,进一步汇聚全球绿色优质资源,释放多元化绿色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副中心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引领地位。
在此,我向大家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我们期待与各位企业家、人才朋友携手并肩,将您的创新智慧、产业资源与副中心的绿色发展蓝图深度融合——无论是布局绿色科技产业、参与生态项目建设,还是投身绿色技术研发、共建低碳生活场景,副中心都将以最开放的姿态、最优质的服务、最有力的保障,为大家保驾护航。让我们一同深耕绿色赛道,共享发展机遇,携手书写城市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记者提问
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公众绿色生活意识、绿色消费理念不断提高,在推动公众广泛参与、营造绿色低碳社会氛围方面,通州区有哪些举措?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过“场景示范、机制创新、活动引导、设施完善、建筑引领”多措并举,推动公众参与绿色低碳生活:
一是打造零碳示范场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采用“光伏+地源热泵+水蓄能”多能融合系统,推广电动交通,成为全市首个经国内外权威“双认证”的“全域零碳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可感、可学、可复制的绿色生活新样本。
二是推行城市绿地碳票。通州区在张家湾公园启动试点,完成碳汇核算与核查备案,形成可交易碳票。通过企业认购、“碳票+门票”等方式,并开通线上认购平台,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引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
三是举办低碳宣传活动。依托零碳公园等阵地,围绕低碳出行、垃圾分类、节能节电等主题,常态化开展科普展览、主题讲座、公益市集等互动活动,让绿色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是完善绿色出行体系。通过新开和优化公交线路,使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95%,并完善轨道交通和慢行系统,构建便捷、高效、舒适的绿色出行网络,让绿色出行成为市民的首选。
五是树立绿色建筑标杆。全面落新街建筑,高标准绿色规范,目前已经有8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千万平方米,从居住的源头,引领绿色生活方式,培育市民绿色消费观。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