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突然间车企集体转向智驾竞赛?这事儿有点意思!看今年刚过去4个月,各大车企发布会上的重点已经悄然转变 - 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不再是唯一主角,"AI"这个词儿霸屏了各种场合。作为老司机,我得说,这波操作背后逻辑相当清晰:价格战打不下去了,大家只
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突然间车企集体转向智驾竞赛?这事儿有点意思!看今年刚过去4个月,各大车企发布会上的重点已经悄然转变 - 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不再是唯一主角,"AI"这个词儿霸屏了各种场合。作为老司机,我得说,这波操作背后逻辑相当清晰:价格战打不下去了,大家只能找新的差异化竞争点!
从"价格战"到"智能战"
这两年的新能源市场着实热闹,特斯拉带头降价,国内车企跟着"跌冒烟了"。不少老车主"气得蹦起来",新车主倒是乐开了花。但这种竞争模式明显走不远,大家都没啥利润空间,拼命压缩成本,技术创新也就没钱投入了。
现在市场变了!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直接点破:"新能源的下半场竞争是围绕智能化,确切地说,应该是AI智能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的判断更是一针见血:"汽车领域的'人工智能+'会全面爆发,将会贯穿到汽车设计、制造、销售、维保的汽车全产业链,全方位、全链条。"
数据也挺吓人,富士Chimera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24年L2级自动驾驶汽车产量将达到4513万辆,L3级的也有30万辆。这意味着啥?智驾正在经历从"稀罕物"到"标配"的快速转变!
车企纷纷亮出AI底牌
这波智驾竞赛,各家车企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生怕掉队。
理想汽车前不久发布了MindVLA大模型,这玩意儿不只是让车会开,而是把视觉、语言和行为三大智能整合在一起,直接把车变成"专职司机"。官方说了,今年7月就能在理想i8上体验到这项黑科技。
广汽也不甘示弱,3月18日就宣布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正式迈入6.0时代,还取了个文艺范儿的名字叫"星灵智行"。
特斯拉就更狠了,马斯克在员工大会上直接放话:Cortex算力中心已配备超5万块GPU,马上突破10万块,要冲进全球前五大超级计算中心。下一代Dojo 2超级计算机性能还要翻10倍!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造"超级智能体"啊!
为啥AI智驾成了新战场?
价格战不打了,为啥偏偏盯上了智驾?这里头有五个关键原因:
1、价格战是条死胡同
价格战看似热闹,实则是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逼。一味降价就得压缩成本,压缩成本就可能影响质量,影响质量消费者就不满意,最后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聪明的车企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必须寻找新的竞争点。
2、智驾是真正的护城河
相比电池、电机、电控这些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智能驾驶技术含量高、门槛高,不是随便哪家企业都能玩得转的。谁在这方面领先,谁就能建立起真正的技术护城河。在车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这点尤为重要!
3、智驾体验直接打动用户
别看那些技术参数多高大上,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用,省心!
倒车泊车不再是噩梦,自适应巡航让长途驾驶不累,车道保持让开车更安全,自动紧急制动可能直接救你一命...这些功能对用户的价值远比"再便宜几万块"更实在、更长久。
4、智驾成本在不断下降
智驾技术的发展很符合摩尔定律,技术越成熟,成本越低。过去智驾是豪车专属,现在已经下放到普通家用车了。比亚迪就靠着"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把高阶智驾带到了10万级别的车型上,彻底打破了"智驾=高价"的固有认知。
5、技术竞争才是硬道理
从长远看,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远比价格战更有意义。谁能在智驾技术上领先,谁就能在品牌力、用户粘性和市场份额上占优势。随着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智驾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
智驾竞赛怎么看?
作为一个看了20年汽车行业的老司机,我认为这波"智驾军备竞赛"是个好事,原因很简单: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比拼智驾,就是比拼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必然促使车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整个行业都会受益。提升用户实际体验:智驾功能的进步,直接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让出行更轻松、更安全。改变交通出行方式:随着智能驾驶逐步普及,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会提高,拥堵减少,事故率下降。但我也要提醒各位,这场竞赛不会太轻松:
核心技术不能"翻烧饼":有些车企可能只是营销噱头多,实际能力不足。真正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大量数据积累和算法优化,没有捷径可走。用户体验是最终评判标准:不管技术多先进,如果用户用起来觉得复杂、不可靠,那也是白搭。安全永远第一位:智驾再牛,安全性永远是底线。前段时间小米SU7的碰撞起火事故就给行业敲响了警钟。我的建议是:车企应该回归理性,避免过度营销和技术炒作,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消费者购车时,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智驾概念忽悠了,实际体验才是王道,最好试驾时重点测试这些功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智能驾驶是趋势没错,但目前L2级辅助驾驶是主流,真正的L3、L4级别还需时日。作为用户,既要拥抱新技术,也要保持理性判断,毕竟花几十万买的是代步工具,不是来当"小白鼠"的。
你觉得车企不卷价格改卷AI智驾是好事吗?你更看重车的价格还是智能化水平?
来源:一梦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