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项曾经带着“贵族运动”标签的小众项目,正在以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渗透进都市中产的日常。
“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多,场地却越来越难约”。
这是不少一线城市上班族近两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项曾经带着“贵族运动”标签的小众项目,正在以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渗透进都市中产的日常。
据统计2024年,中国网球人口达到2518万人,相比2021年增长了28.03%。
这个数据出自《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报告。
同时,体育总局网球中心于2024年发布《网球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对网球项目的扶持态度。
这项政策的出台,被广泛认为——网球,正在从“壁垒高”的小众运动,转向更有普及性的社交运动。
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赛门票开售即售罄,黄牛票价一度翻倍。
这种情况过往只在演唱会或世界杯预选赛中出现过。
网球赛事变成“演出级别”的热门活动,说明观众基础正在扩展。
在观众聚焦一线球星的同时,中国选手的表现也值得关注。
巴黎奥运会上,21岁的郑钦文在女子单打项目中拿下金牌,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夺得奥运网球单打冠军的选手。
张之臻与王欣瑜的混双组合也收获奖牌,进一步带动公众对网球的热情。
对普通观众来说,这些人是正在成长的“身边榜样”。
不少运动项目主打“轻松上手”,但网球是个例外。
规则复杂、技术要求高、装备昂贵、场地稀缺,构成了它的“门槛”。
这种高门槛,却成了中产人群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上海白领小林在小红书找教练,学了20节课仍无法掌握基本动作,甚至在球场边因挫败感哭出来。
这种挫折感在快节奏、高压的都市生活中,成为了某种疗愈手段。
在实际体验中,很多人发现,当他们专注于身体与球之间的连接时,精神获得了片刻的清静。
这也是它逐渐成为“解压新宠”的心理基础。
除了政策和人群变化,品牌的推动也成为网球破圈的重要力量。
K·SWISS是一个1966年创立于美国加州的网球运动品牌,其网球鞋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签约球星方面,K·SWISS拿下了中国男单“一哥”张之臻,以及世界前十的俄罗斯球员卢布列夫。
两人的签名款球鞋在近期上市,进一步拉近了品牌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
与此同时,“Tenniscore”风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
这是一种以网球服饰为灵感的穿搭风格,主打百褶裙、Polo衫、白色运动鞋等元素,满足了年轻群体“打球+出街”的双重需求。
在球场上,规则清晰、目标明确、胜负分明,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状态。
每一次挥拍、每一次追球,都是在和现实中的自己短暂地拉开距离。
体育总局出台网球改革政策,是在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路径。
当越来越多人穿上K·SWISS、走进球场的那一刻,就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
也许这正是网球破圈的真正原因。
来源:妇产科医生小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