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全国首批RhythPulse-PFA消融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16:47 1

摘要:近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在陆阳主任的带领下,由蒋年新教授、江冰教授组成的治疗团队联合麻醉科及医护团队一致协作,成功应用RhythPulse®脉冲电场消融导管,为两名房颤患者实施了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

近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在陆阳主任的带领下,由蒋年新教授、江冰教授组成的治疗团队联合麻醉科及医护团队一致协作,成功应用RhythPulse®脉冲电场消融导管,为两名房颤患者实施了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该手术系全国首批RhythPulse®脉冲消融临床应用,其成功开展标志着七院心内科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掌握了又一项安全、高效、精准的介入新技术,实现了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及房颤综合管理能力上的新突破。

术前经左房CT三维重建,详细评估肺静脉解剖形态及开口直径,根据影像测量结果,选择了RhythPulse®系统的导丝款20mm型号脉冲消融导管进行标测和消融。两名患者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穿刺股静脉并建立手术通路,放置标测电极,在DSA引导下完成房间隔穿刺(穿刺点偏下偏前),顺利建立左房入路。完成左右肺静脉造影后,将RhythPulse®PFA导管沿可调弯鞘送至左上肺静脉,于口部、前庭区域分别实施消融,成功使肺静脉电位消失,实现隔离。随后依次对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进行消融,圆满完成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整体消融过程耗时约40分钟,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术前CT报告)

左上肺静脉消融

左上肺静脉电位消失

左下肺静脉消融

左下肺静脉电位消失

右上肺静脉消融

右上肺静脉电位消失

右下肺静脉消融

右下肺静脉电位消失

全麻下脉冲消融手术的成功开展,是心内科在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消融介入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七院多学科交叉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的有力显现。后续医院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深层开拓,为周边辖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RhythPulse®-PFA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性房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其核心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大局灶设计:采用全球首创的10mm环形消融导管,单次放电可覆盖直径10mm的病灶区域,消融效率较传统技术提升3倍以上。

靶向消融技术:搭载智能贴靠检测模块,实时监测电极与心肌组织的接触状态,减少无效放电导致的溶血风险,术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下降50%。

临床验证优异:在133例临床试验中,即刻成功率100%,术后12个月房颤治疗成功率高达85.07%,达到国际领先标准。

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介绍

陆阳(心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严世芸国医大师传承弟子;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脑心同治专委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瓣膜与结构中心工作组成员、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会员 、“老伙计”团队成员,ADR、冠脉旋磨认证独立术者,《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青年编委。

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五上午

蒋年新(主诊组长、心脏电生理组组长)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介入心脏病分会委员、浦东新区医学会心内科专委会青委会青年委员、浦东新区医学会心电图专委会委员、浦东新区房颤中心(专病)联盟委员、浦东新区医学会脑心同治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危重症诊治,主攻心脏电生理方向,擅长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工作,年开展射频消融手术近200例。

专家门诊

周一全天,周二上午

江冰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脑心同治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心电图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SHRS)会员、电生理女医师协会成员。

擅长: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诊治工作,如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对心血管危重症的诊疗有丰富经验,主攻起搏电生理方向,从事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介入治疗;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