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6日上午,一位退休老干部拿着一封自己手写的感谢信见到记者,想通过媒体表达自己在住院期间的切身感受和对吕梁市区发展变化的深刻体会。信中的一笔一画、字里行间满是深情,老人用质朴却饱含深情的文字详细记录了住院期间的点滴感动,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着对吕梁市人民医院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一座城市的温度可以触摸,更可以感知。
3月26日上午,一位退休老干部拿着一封自己手写的感谢信见到记者,想通过媒体表达自己在住院期间的切身感受和对吕梁市区发展变化的深刻体会。信中的一笔一画、字里行间满是深情,老人用质朴却饱含深情的文字详细记录了住院期间的点滴感动,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着对吕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这位老干部叫王振玄,是从新闻宣传广播系统退休的,今年76岁。前段时间,老人因高血压、高糖尿,导致下肢浮肿,走路出行很不方便。从3月4日入住吕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以来,在病区全体医护日夜的悉心照料下平安出院。
从初入病房到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耐心守护,从每日细致入微的查房到从头至尾专业耐心解决问题,从持续谨慎用药到在出院之前给家属注明每一种药的对应症状与使用方法。王振玄老人看到了每一个瞬间的细节,更记住了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名字:薛立新、李辉、薛文梅、李芳芳、王彦、冯佩、张薇、侯霞霞、李樊樊、韩晓燕、任旭艳、吴珊珊、徐永新、李庆东、王慧、高婷……”老人把每一位医生和护士的名字深刻记在脑海,不差一个字,不错一笔画。
住院期间,老人的血压血糖指数一直不稳定,医护人员经常提醒老人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出院后如何保养身体,应该注意什么”,这些叮嘱看似简单,但更温馨。
老人还特别提及医院内科楼体外反搏治疗室的刘爱华护士。“我每次去做体外反搏治疗,她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
“我亲眼目睹了吕梁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细致入微的暖心服务,也看到了医院不一样的发展变化。每一位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瞬间安心不少。” 老人在信中写道。而护士们日夜的精心照料,更是让他感动不已。“他们不仅按时为我换药、量体温,还时刻关注我的情绪变化,在我心情低落时给予鼓励。”
这一封感谢信,看似只是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赞扬,实则是城市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它反映出吕梁医疗服务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向更人性化的关怀,更深度的服务转变。医院里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贴心举动,都是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在这里,患者不再只是冰冷病历上的名字,而是被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群众暖心呵护。
这种温暖的传递,正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实践。王振玄老人还特别提到吕梁市区的种种变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教育水平的提升,吕梁市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在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医疗领域,这一理念化为医生精湛的医术、护士温暖的微笑,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病痛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一封来自住院患者的感谢信,如同一束微光,照亮每一个人对吕梁这座城市温度的感知。从这份感谢信中,不难读懂吕梁城市的进步与变化,也不难看到吕梁在发展过程中对践行“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坚守。
这样的温暖故事还会在吕梁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这样的瞬间必将成为吕梁城市文明进步最生动的底色。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