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文,字字不提罗永浩,却句句力挺罗永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6:50 2

摘要:起因是罗永浩在个人社交平台写下“西贝又贵又恶心,全是预制菜”,看起来像一时冲动。

西贝这次是真的摊上事了!

起因是罗永浩在个人社交平台写下“西贝又贵又恶心,全是预制菜”,看起来像一时冲动。

但就是这句日常吐槽,掀开了整个餐饮行业的“锅盖”。

更意外的是,被点名的西贝没有低调处理,反倒高调应战。

创始人贾国龙情绪激动,不仅不承认用了预制菜,还扬言要起诉罗永浩,甚至喊出“砸我招牌,我要告他”。

起初公众还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品牌回应。

结果谁都没料到,一场关于“预制菜”的舆论风暴,迅速席卷整个行业。

媒体接力、记者探访、网友爆料、企业互掐,一起将餐饮行业的真相彻底曝光。

1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预制菜门店,西贝打出开放后厨的牌。

直播探店,邀请媒体进厨房,原以为能一举挽回声誉。

但后厨的真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每日现熬”的鸡汤,其实是兑水的汤包。

儿童套餐里的蔬菜,是保质期长达两年的冷冻西兰花。

厨房里有厨师戴着手镯、手表炒菜,不戴帽子也不戴口罩。

连杭州门店的厨师长都承认,全店二十多人,拿证的不到五人,自己都没厨师证。

甚至发现,有员工用勺子挖下水道后,没清洗直接放进炒菜锅。

这一系列操作,把“健康卫生”这四个字当场撕碎。

与此同时,西贝主动曝光了当天的消费明细,从菜品到价格全部列出,想借此反向证明西贝没问题。

但曝光账单的操作,不仅没有赢得公众支持,反而让人质疑其姿态是否太过强硬。

罗永浩并没有退缩,而是接连放出更多证据。

他列出自己那顿饭中未吃完的菜品,说有明显腥味、像是隔夜重做的。

还说自己走时说“挺好”,只是为了不让店员难堪。

有网友笑称:你在乎他吃了多少,不如看看他吐槽了什么。

光是罗永浩一个人的话还不足以翻天,真正引发公众怒火的,是后来的一轮轮探访。

鸡汤、羊肉串、烤鱼、甚至馒头,几乎都被指出不是现做。

最刺痛消费者的,不是用了预制菜,而是你用了还不承认。

官媒早在去年就发文指出,西贝等品牌使用预制菜的比例高达80%。

而西贝却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反复强调:我们连一道预制菜都没有。

哪怕产品袋子上都标着“加热即食”,他们也称那是“预加工”。

这种遮遮掩掩,才是消费者真正不能接受的。

新华社文章点破了这层窗户纸:“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人民日报跟进发文:与其站队,不如站“对”。

从头到尾没提罗永浩,却句句都像在回应他的每一条发文。

连“标准模糊、理解有差”的说法,都在文章中被一一拆解。

可以说,这不是官方对谁的偏袒,而是一次对消费者情绪的理解和肯定。

也是对企业信息不透明现状的一次敲打。

2

事件发酵到后期,越来越多餐饮品牌站出来“撑兄弟”。

半山腰云南菜、叮叮懒人菜、巴奴火锅等品牌集体发声,控诉舆论“误解”行业。

言辞激烈,甚至上升到“谁还敢做好餐饮”、“我们是被舆论逼疯的”。

信良记董事长更直接,放话悬赏20万元,挑战谁能找出不用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连锁餐厅。

表面看是在捍卫行业,其实是集体转移矛盾。

消费者并不排斥预制菜,他们更在乎的是,吃下去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说这是现炒,我当然希望是真的现炒。

如果你说用了预制料包,那我至少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西贝打着“纯手工”的旗号,却背地里用着一袋装堂食料包。

预制菜本身没有原罪,但把它藏着掖着就有问题。

这些集体发声的餐饮品牌,越是抱团站队,消费者的抵触情绪反而越强。

没人想当傻子。

你说你现炒,我信了,结果是预热微波炉。

你说你不用添加剂,我信了,结果包装写得清清楚楚。

你说你便宜、实惠,我认了,结果馒头21元一个,连超市都卖不过这个价。

贾国龙还曾表示:消费者愿意为健康买单。

可事实是,顾客愿意为真相买单,不愿为欺骗花一分钱。

当人民日报写下“透明是解决分歧的关键”,其实就是在给所有餐饮企业立规矩。

不透明,不只是失去一次生意,而是失去顾客的信任。

3

这一次,舆论不是为了追打谁,而是给整个餐饮行业敲响警钟。

从最初的“预制菜恶心”,到现在的全行业自证清白,最终聚焦的,其实是大众有权知道自己吃了什么。

消费者不是不讲理,只是不愿当被忽悠的对象。

如果一个街头小店能直播后厨、公开原料,那一个号称“全国连锁、品质保障”的大品牌凭什么遮遮掩掩?

越来越多小餐馆借势开启厨房直播,镜头对着案板、炒锅、油盐酱醋,实实在在地展示每一道流程。

这股透明风,反倒让他们在这场风波中收获了信任和关注。

有人调侃:这年头,不怕饭不香,就怕你骗人。

反观西贝,在连锁、规模、流量俱在的情况下,却输在了最基本的坦诚上。

舆论不是打倒企业的利剑,而是推动行业前行的鞭子。

而今人民日报、新华社相继表态,没有一句替罗永浩撑腰,却让他成了这场风波中站在理性一侧的人。

不是他赢了,是消费者赢了,也不是西贝输了,是遮掩输了。

企业可以有利润,但不能没有底线。

你可以做预制菜,但不能预制消费者对你的信任。

因为信任这种东西,一旦碎了,就不是翻车,而是塌方。

结语

罗永浩说得再冲,也敌不过西贝一次诚实的回应。

这次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发声,是一次温和但坚决的善意提醒。

从现在起,做餐饮的都该明白:藏着掖着的,是今天的利润;掀开来讲的,才是明天的口碑。

你怎么看这场交锋?

消费者呼唤“透明”,餐饮业强调“合规”,针对预制菜标准化各方焦点有哪些?——环球网

西贝贾国龙称罗永浩“网络黑社会”?罗永浩说这是污蔑诽谤,律师:涉嫌侵害名誉权,可诉讼——极目新闻

罗永浩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且贵”,品牌创始人曾表示“好菜全是预制的”——金羊网

人民微评:预制菜讨论,在交锋中抵达共识——人民日报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