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年非遗焕新颜,新老接力传薪火。9月16日上午,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在怀化正式启幕。活动当天,五溪非遗广场热闹非凡,湘、鄂、渝、黔、桂五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一副多彩非遗“百景图”精彩呈现。
千年非遗焕新颜,新老接力传薪火。9月16日上午,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在怀化正式启幕。活动当天,五溪非遗广场热闹非凡,湘、鄂、渝、黔、桂五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一副多彩非遗“百景图”精彩呈现。
△活动现场。
本次展示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怀化市人民政府主办,活动以“非遗焕彩·湘品出海”为核心主题,创新构建“1113”办会格局,涵盖1场启动仪式、1场商品交易会、1场主题展及3个配套活动,打造“固定+流动”双线体验模式。
展演:台上台下燃动非遗热情
活动启幕前,广场内已是人声鼎沸。健康之夜展区里,中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法娴熟地展示推拿、艾灸、针灸等传统技艺,不少市民驻足咨询,亲身体验传统医药的魅力;非遗跳蚤集市上,竹编、木雕、刺绣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精巧的做工引得嘉宾频频停下脚步,拿起展品细细端详;五省边区“城市号”展区更像一座微型非遗博物馆,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浓缩呈现,让观众足不出场便能领略多元非遗风采。
△刺绣技艺展示。
湘超湘潭队、哪吒、钢铁侠……来自湘潭的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渊带来了众多造型新颖的湘潭纸影。吴渊表示,通过采用新材质,加入新的角色造型,他结合非遗本身的特质创作了相关热点形象,将非遗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让非遗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
△健康之夜展区。
据颐尔康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展示中医按摩、艾灸、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美食,及负氧离子森林空气体验,既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也以非遗养生技艺缓解身体疲惫,传递“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的温度。
△歌曲表演《萨》。
流动舞台车上,好戏连台不断。武戏《虹桥赠珠》武技精湛,《人偶双变脸》创意吸睛,祁剧《挂画》将传统戏曲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湘昆《醉打山门》传递出昆曲的深厚文化底蕴。主舞台同样亮点纷呈,《萨》演绎浓郁侗家风情,《摆手怀化》以土家族摆手舞展现美好生活,创新湘戏《十记·湘见欢》让古老技艺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承:新老接力激活技艺活力
活动亦是传承人交流技艺、传递文化薪火的平台,固定陈展区新老传承人的艺术探索格外亮眼。
“欧氏钩编”第四代传承人欧沛琼的展位前围满了人,她用紫色毛线复刻的鲁迅毛衣精致逼真,上面还巧妙融入了现代几何图案。“现在年轻人喜欢个性化的东西,我就想把传统钩编技艺和当下潮流结合,让更多人看见欧氏钩编的美。”欧沛琼一边向观众介绍作品,一边演示钩编手法。
“00后”长沙铜官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彭子涓,带来了充满“二次元”风格的陶瓷作品。从小在陶瓷作坊长大的她,既懂传统烧制技艺,又热衷漫展文化。“我们年轻传承人,就该用自己的审美和语言,把老祖宗的智慧‘捏’成新时代的答卷。”彭子涓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同龄人爱上传统陶瓷技艺。
创新:多元玩法融入市民生活
本届活动打破常规,推出一系列创新玩法,让非遗走出展区,走进市民生活。
8台“非遗巴士”穿梭全城,车身上印着湘绣、侗锦等图案,车内展示着小型非遗手工艺品,成为移动的“非遗小课堂”;戏曲展演车、义诊车、非遗技艺展示车则开往体育中心、市民广场,开展夜间流动展演,20台跳蚤集市车辆同步出发,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接触非遗。
在“健康之夜”展区,新邵孙氏正骨术、谷一针针灸治疗法、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的传承人现场坐诊,免费问诊开方,侗医腘吓(刮痧)疗法也吸引不少人体验,让大家切身感受民族医药的智慧。
此外,作为活动重要子活动的湖南非遗出海商品交易会,还打造了“湖南非遗出海集散中心”,推出非遗联名爆款产品,助力湘品“走出去”;高铁站快闪秀浓缩地域文化与民族风情,让过往旅客感受非遗魅力;“线上+线下”多场景直播更是打破时空限制,让千里之外的观众也能“云逛展”,共享非遗盛宴。
从精彩展演到传承接力,再到多元创新玩法,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正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也为湖南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潇湘晨报记者王丽姣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