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命最初的啼哭声中,孕育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与牵挂。当新生命因健康问题入住新生儿科,初为父母的焦虑与不安如同暗涌的潮水,时刻拍打着医患信任的堤岸。而在武汉市普仁医院新生儿科,一场以党建引领的温暖革命正在上演——这里不仅有尖端医疗技术的守护,更探索完善了创新服务体
序章
在生命最初的啼哭声中,孕育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与牵挂。当新生命因健康问题入住新生儿科,初为父母的焦虑与不安如同暗涌的潮水,时刻拍打着医患信任的堤岸。而在武汉市普仁医院新生儿科,一场以党建引领的温暖革命正在上演——这里不仅有尖端医疗技术的守护,更探索完善了创新服务体系,用党建红心串联起医患真心的纽带,将冰冷的医疗器械转化为传递温情的媒介,让每一个新生儿病房都升腾着家的温度。
主题党日激荡创新火花
支部攻坚破解民生难题
每次的支部主题党日都是思想碰撞、凝聚力量的重要时刻,更是破解医患难题的“思想熔炉”。2022年春天的一次支部主题党日中,支部书记查琳同志带领党员们深入剖析医患沟通痛点:“家长的焦虑源于信息不对称,我们要以支部为核心,打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模式。”
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支部决定启动“可视化病房”攻坚项目。党员骨干牵头组建8人专项小组,连续奋战37天完成流程设计。张凯琴同志带头制定《视频拍摄规范手册》,创新采用“双盲审核”机制,既保障患儿隐私又确保信息透明。当首条"今日成长报告"发送至家长手机的瞬间,支部党员们围守信息终端前,目光如弦紧系屏幕微光——此刻没有机械的监控值守,唯有心电感应般的等待,从每声短信提示音的震颤中,捕捉着跨越数字鸿沟的惊喜颤动,在寂静里聆听医患同频的温暖共振。
党员先锋领航服务升级
打造全流程暖心体验
在新生儿科,每面锦旗背后凝结着支部的智慧结晶,党员示范岗就是飘扬的优质服务旗帜。2023年8月,支部启动“服务流程再造工程”,党员们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上千人次的深度调研,梳理出187条就医体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出18项服务改进清单。支部委员分片包干,带领党小组分别攻关探视制度优化、家长休息区改造等重点任务。
从流程再造到情感共鸣,这些凝结着医者仁心的制度创新很快在现实场景中激荡出温暖回响。那是一个焦虑的午后,家住青山区的准爸爸陈先生偶然间讨论到同事手机里的一段视频,画面里,宝宝蜷缩在淡蓝色恒温箱中安然酣睡,胸口规律起伏,监护仪数据平稳闪烁;护士用带着笑意的声音同步汇报宝宝的各项数据:“宝宝昨天大便排了一次,吃奶现在可以吃45ml一餐,偶尔还不够需要加餐。”这组不足15秒的镜头,让一直犹豫不决的陈先生瞬间红了眼眶。透过屏幕传来的专业与温情,终于驱散了他连日来的恐慌,当天下午便带着宝宝办理了入院手续。而这段视频的“前任主人”石女士,也曾在宝宝因黄疸住院时,靠着医院每天发送的“治疗日记”短视频,熬过了那段焦虑的日子。
住院期间,陈先生不仅通过“可视化病房”随时了解宝宝情况,更在党员示范岗的引导下,定期参与的“父母课堂”学习护理知识。那些舒适的沙发、定期更新的育儿书籍和疾病宣教资料、充满生机的病房装饰,正是支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注脚。
石女士收到的小视频
2025年发送给陈先生视频
党建铸魂构建“家文化”
温情服务绽放生命之光
走进新生儿科病区,墙面上的卡通彩绘记录着内科综合党支部几十年的守护历程。支部将“家文化”融入科室服务全流程,用“初心”打造党员示范岗,用“匠心”培育专业团队,用“爱心”营造温馨环境。
在每月的“医患连心桥”活动中,党员专家团队亲自带领家长体验医疗设备。当陈爸爸通过支部制作的“医疗设备认知手册”了解到血氧仪的“小火车”原理时,支部书记查琳同志深情地说:“我们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治愈焦虑。”病房里的手工刻度尺、手绘消毒提示卡,都是党员护士们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创作的“红色礼物”。
传承
七十年风雨兼程,普仁新生儿科已守护超过十万个新生命,那些承载着生命重量的蓝光灯,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医护的坚守。内科综合党支部创新建立的“老带新”红色传承机制,让建科时的暖箱精神在智能监护时代焕发新生。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病房,党员们胸前的党徽与监护仪的绿色曲线交相辉映。从“可视化病房”到“党员示范岗”,从“服务流程再造”到“家文化”建设,内科综合党支部始终以“红色堡垒”的先锋力量,书写着新时代医院党建的普仁答卷。在这里,每一次温柔的抚触都是党性的光辉,每一个创新举措都是初心的践行,他们用专业与爱心,在生命最初的驿站续写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来源:云流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