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把全国划分为六大战区,宣布全面抗日战争开始是什么时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10:38 1

摘要:7月26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未得答复,恼羞成怒的日军开始发动大规模袭击。一直与蒋介石有矛盾,对日本心存幻想的宋哲元,这时也绝了妥协的念头。

1937年7月19日,冀察地方当局与日方刚刚签署了协议细则,有恃无恐的日本华北驻屯军,在21日又开始大举炮轰宛平城了。

只是由于吉星文率所部顽强抵抗,才使宛平县城没有马上落到日本人的手里,宋哲元的和平梦想被日军的炮弹炸得支离破碎。

7月26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未得答复,恼羞成怒的日军开始发动大规模袭击。一直与蒋介石有矛盾,对日本心存幻想的宋哲元,这时也绝了妥协的念头。

7月27日,蒋介石也终于彻底摒弃了“缓战”“避战”之想,他明确指示宋哲元务必固守北平、宛平各城,同时调集大量中央军北上支援。他在日记中鼓励自己:自此“当一意作战,勿再作避战之想矣”。

28日,北平大战开始,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

28日拂晓,北平城外南苑,约40余架日军飞机对29军司令部进行了轮番轰炸,在飞机配合下,日军约3000人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守军阵地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不久,南苑失守,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等多名高级军官壮烈殉国,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同时,西苑、北苑也在日军猛烈攻击之下,由于没有巩固的防御工事,且通讯设备被炸毁,中枢指挥失灵,战场一片混乱,29军的抵抗,迅速被拥有优势火力的日军所击破。

当天午后,宋哲元在北平城内召集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第38师师长张自忠等人举行紧急会议,决定退守保定,而以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市长,留在当地。

消息传来,蒋介石心头腾起一股无名言状的悲哀,他在北平失陷当天的日记中说:“历代古都,竟沦犬豕矣。悲痛何如!然此为预料所及,故昨日已预备失陷后之处置,此不足惊异也。”

此时,在天津方面的中国守军,更是陷入了重围,面对合围而来的优势日军,中国守军为避免全军覆没,先行发起了进攻,拼死一搏,谋作最后之抵抗。

由第38师副师长李文田所率领的部队,于7月29日中午前反攻企图占领天津警察机关的日军,一度夺回为日军所占据的飞机场及火车东站西站,但在日军的飞机轰炸和炮击之下,不得不于次日放弃了天津。

29军在北平、天津的战斗中,伤亡官兵超过5000人。

代写回忆录、家族史、企业史,联系刘老师

随着居于河北心脏部位的平、津重镇沦陷,战局进入了新的阶段。

7月29日,蒋介石在南京接见新闻记者,发表了对时局的看法:

“军事上一时之挫折,不得认为失败;而且平津战事不能认为已经了结。日本既蓄意侵略中国,不惜用尽各种手段,则可知今日平津之役,不过其侵略战争之开始,而绝非其战事之结局。国民只有一致决心,共赴困难。”

日本人并不满足于占领平津,他们要乘胜追击,妄图占领整个华北。

7月17日,日本参谋本部制订了《关于华北用兵时对华战争纲要》,规定战争初期调集优势兵力扫荡中国第29军,解决华北问题。

据此,日军调集了4个师团约10万兵力,于7月底迅速攻占平、津,然后兵分三路,沿平绥线,平汉线,津浦线突进。

其中,日军把主决战方面定为沿平汉线地区,企图在华北进行会战,一举摧毁中国军队的主力。这种进攻态势,使华北方面的中国军队措手不及。

蒋介石立即调兵遣将,将向河北、察哈尔不断增兵,以图保存平绥、平汉线来挽回局面。

在华北战事爆发后,蒋介石几乎投入了全国60%以上的兵力,采取重点部署,立体防御的方针,力保山东、山西平汉线两翼,在平汉线正面与日军周旋。蒋介石的这种军力部署也正合日军心意,但他必须这样部署。

于是,他将驻扎绥远省平地泉的第13军(军长汤恩伯)移驻察哈尔省要冲张家口,其所属89师主力,则于8月6日从为北平北方大门的居庸关,越长城南下,进驻南口,由北而南向北平推进。

在孙连仲指挥之下的27师,则于8月10日挺进到北平西南方5公里的窦店,由南而北,逼进北平。8月上旬,包括步兵10个师5个旅、骑兵5个师4个旅的国军,完成集结。

日本大本营于8月9日下达沿平绥线进攻之作战命令,8月12日,日军第5师团板垣征四郎部与第11旅团,向南口发起进攻。

在日军强大的炮火攻击下,南口军事工事尽毁,但守军坚守不退。面对严重的伤亡,负责指挥平绥线作战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向军委会提出,南口防线太长,兵力单薄。蒋介石决定将卫立煌部队从石家庄迂回增援南口。

8月13日,日军再次向南口发起猛攻,调集30余辆坦克冲进中国守军阵地内,致使阵地内一个团几乎全军覆没。

南口阵地,终因为右侧高地失守,增援线路被切断而失陷,而张家口的防务,又因为卫立煌部的出援呈现空虚状态,日军趁虚而入。

张家口本为南口以北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口激战时,第68军刘汝明部趁势收复张北和崇礼,但却丢失了张家口外围全部阵地,日军就在这时向张家口直扑而来。

刘汝明部冒大雨突围,张家口于8月27日沦陷。不久,察哈尔全省即告沦陷。蒋介石急忙要求阎锡山“从速作固守晋绥之部署”,并特意指出防守绥北和绥东之重要性。如果绥远有失,则全局不堪设想,整个华北地区的防卫都将无从实施。

为了配合山西之守备,蒋介石加强了平汉线的防御,但日军这时却把进攻平汉线作为华北作战的主战场,与机动灵活的日军相比,刘峙指挥的第二集团军只能进行有限的逐次抵抗。

仅仅月余,保定、涿州、石家庄、定县、赵县等地尽失,日军一路南犯,如入无人之境,当地守军只能在激战后,以营为单位编组游击队,分区袭扰日军。

就在双方军队围绕平汉、津浦两线激战时,上海八一三事件爆发。一天后,日本政府非正式宣战,日军在华北的“不扩大”方针,随即被放弃。

而华北方面,日军则再次要求加强兵力,扩大成果,以6个师团投入战斗,将作战目标锁定在石家庄~德州一线。

8月3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正式编成,当天即下达了占领平津附近地区,歼灭河北中国军队的命令,要求华北攻势“为结束战局创造条件”。

日军的进攻来势凶猛,华北初战即告胶着。为此,8月1日,蒋介石出席南京中央军校扩大纪念周时,作了题为《准备全国应战》的讲话。

他慷慨激昂地讲道:

“到了今天,大家一定要觉悟,不是日本灭亡我们,就是我们灭亡日本,我们再不能受敌人的欺骗,再不能以企求和平的苦心,反而招致敌人的欺侮。

今后我们只有全国一致,发动整个应战的计划,拼全民族的力量,来争取最后的胜利,以保障国家民族的生存。”

就怎样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蒋介石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要有作战的决心。“我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幼,官长士兵和全体民众,抱定牺牲决心,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第二,要有充分的准备。“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一切工作要快速要紧张,一天要当作两天用,一分精力要有十分精力的效果,才能够充实抗战的力量,获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要有整个计划。“人家以整个计划,发动整个部队来攻击我们,我们却以一旅一团去零零散散的对付它,因此我们要遭敌人各个击破,归于失败。”

在讲话的最后,蒋介石重申:“我们从今以后,要认定不是我们的失败,就是他们灭亡,只要全国同胞大家照我的一贯方针和精神,作继续不断的奋斗,日本人必不能灭亡中国,反转过来说,我们必定能够打败日本。”

8月7日,决定国防大计的中国国防最高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的气氛十分热烈,最后,蒋介石宣布对和战决策,以起立方式进行表决。

结果,所有与会者都起立,赞成对日作战,中国军人们显示出了同仇敌忾、举国一致的抗战决心

8月12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推举蒋介石为海陆空军大元帅,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统帅部。

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划分为六大战区。至此,国民政府的战争指导机构基本建成,并开始着手全盘作战战战略的修订,中国政府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已在失土丧权的屈辱中痛苦煎熬了整整六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终于决定对日作战了。

继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随着八一三事变的战火,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迅速燃起,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了。

蒋家王朝【第58期】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擅长撰写回忆录、家族传承史、企业发展史,如有需求咨询刘老师,欢迎交流。

来源:一平之声pYo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