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句“海带缠潜艇”被全网群嘲,更是让美国核潜艇在渤海狼狈求援。
编辑:Yi
他是央视镜头前最“不靠谱”的军事专家。
“战忽局局长”张召忠:从“满嘴跑火车”到全民偶像。
演了一场跨越28年的“忽悠”大戏!
一句“海带缠潜艇”被全网群嘲,更是让美国核潜艇在渤海狼狈求援。
他“贬低”中国歼20技术,忽悠得美国自断F22生产线。
他退休后泪洒航母下水现场,转身又在B站直播圈粉300万年轻人。
这位“战略忽悠局局长”,为何能以荒诞言论逆袭成国民级顶流?
张召忠的名字,总是和“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等荒诞言论绑定在一起。
如果是一位军事专家说出这些言论的话,可能会被认为他疯了。
可是偏偏这些荒诞的言论,让张召忠成为了中国最“出圈”的军事评论员。
网友们一边笑骂他“满嘴跑火车”,以便追着喊他“局座”。
甚至自发成立了“战略忽悠局”粉丝团。
表面上看,张召忠的言论充满了戏谑色彩,但其实背后却暗藏玄机。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恰恰是他最精明的“障眼法”。
他用夸张的语言来掩盖真实意图。
不仅保护了我国的军事机密,还制造出了舆论的迷雾。
当我们以为他在胡说八道的时候,却不知这些“忽悠”背后藏着国家级的战略智慧。
翻开他的履历,可以说写满了硬核的实力。
北大阿拉伯语高材生、国防大学博士生导师、海军装备研究院副院长…
甚至他翻译的军事著作,至今仍是军校的教材。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位副军职的国防大学教授,竟然会主动拥抱网络恶搞文化。
张召忠的爆火,始于身份与言行的极致反差。
当发现年轻人沉迷娱乐时,他自掏腰包开公众号、入驻B站。
用“航母Style”“东风快递”等网络梗科普军事。
他穿着笔挺军装,却在节目中调侃“陨石能砸沉航母”。
顶着少将军衔,却自称“海带将军”。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坦然接受网友的戏谑。
当B站的年轻人用鬼畜视频恶搞他的时候。
他反而点赞转发:“被群众拍砖是最高赞誉。”
甚至主动玩梗:“你们尽管黑,脱粉算我输!”
这种“官方玩梗”的姿态,让他从央视屏幕火到二次元世界。
就连央视都为留住这位“流量担当”。
特意在《百家讲坛》开辟专栏,让他讲解“如何用黄海养殖区困住美国潜艇”。
而那些看似离谱的言论,实则是把专业术语“翻译”成了百姓能懂的市井智慧。
02真真假假的玩笑话,忽悠的背后其实是国家战略。
2016年,美国核潜艇潜入渤海湾侦察。
却在距离海岸线500米处突然瘫痪。
螺旋桨被渔民养殖的海带绳索缠死,最终不得不向中国求助。
这戏剧性的一幕,竟与张召忠三年前的预言如出一辙。
翻开张召忠的预言史,堪称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大戏。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
他断言“美国绝不敢打”,结果次日美军导弹就砸向巴格达。
2011年利比亚内战。
他力挺卡扎菲“稳如泰山”,转眼这位枭雄就横尸街头。
网友戏称其预测“反向指标”,可偏偏在另一些关键节点他又准得吓人。
2009年,他预言“美国撤军前必击毙本·拉登”,两年后海豹突击队精准斩首。
2015年,他断言“土耳其不敢击落俄战机”,话音未落土耳其就捅了马蜂窝。
2023年英国航母“裸奔”挪威海岸。
与他七年前“英国养不起真航母”的论断完美契合。
但是,2011年,张召忠在央视断言“中国造不出四代机”。
美国信以为真停掉F-22生产线,结果次年歼-20横空出世。
性能直接碾压F-22,美国悔得直拍大腿。
这场“预言翻车”事件,暴露了他“战略忽悠”的本质。
通过真假混杂的信息干扰对手判断,为中国军工争取发展时间。
他还在谈航母时故意夸大技术难点。
聊导弹时又轻描淡写“落后美国20年”,让外界误判中国军力。
而当美国智库研究他的言论时。
他却笑着说:“我们的研发速度比他们解读的速度快多了。”
就连“雾霾防激光”的奇葩理论,也暗藏军事逻辑。
雾霾颗粒确实会散射激光路径,而我国研发的军用级烟雾弹恰有此效。
张召忠用市井笑话包装了尖端科技。
既科普了国防知识,又让外媒摸不透虚实。
这种“明贬实保”的策略,堪称现代版“空城计”。
也让中国军工在舆论迷雾中悄然崛起。
把真话藏在玩笑里,才是最高级的爱国!
03官方不是看不懂他的把戏,而是更需要这把“双刃剑”劈开国际舆论的铁幕。
在纸媒时代,张召忠就是《舰船知识》的金牌作者。
电视时代,他靠“一本正经讲段子”称霸军事节目。
移动互联网时代,他又化身B站顶流,用表情包和弹幕与00后打成一片。
三次媒介革命,他不仅没被淘汰,反而越活越年轻。
他的成功秘诀在于“说人话”,当其他专家堆砌专业术语时。
他却把电磁弹射比作“电磁炉原理”,将卫星定位形容为“外卖小哥找路”。
他用这种“接地气”的科普方式。
让军事知识从象牙塔走进菜市场,连广场舞大妈都能聊两句航母战斗力。
然而在面对张召忠的争议言论时,官方态度耐人寻味。
央视持续为其提供舞台,国防大学退休后仍保留其军装出镜权。
甚至军方账号也转发他的“神预言”。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他的“忽悠”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
当他说“中国军力落后”时,实则为新兴武器研发打掩护。
当他调侃“美国技术无敌”时,反而刺激国内科研奋起直追。
这种“以退为进”的舆论策略,既安抚了西方戒心,又凝聚了国民斗志。
如今73岁的张召忠仍活跃在短视频平台,继续着他的“战略忽悠”事业。
有人质疑他“晚节不保”,也有人赞叹他“越老越妖”。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用28年时间完成了从专家到文化符号的蜕变。
既是国家战略的传声筒,也是大众娱乐的开心果,更是这个信息混沌时代的独特注脚。
下次听到“雾霾防激光”时,别急着嘲笑。
因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正有无数科研人员在把笑话变成神话。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微信号“局座召忠”更名为“战忽局”,张召忠仍将指导和把关
中国日报网——“局座”张召忠退休后入驻头条,“评书”式军事科普,引1200万人关注
央视网——印度海军唯一航母起火 局座张召忠又一语成谶
来源:漫威十级学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