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湿缠绵,复杂多变,久难痊愈,防胜于治。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黄清春教授团队为您定期推送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的养生之道,远离风湿困扰!
案例分享
张女士,42岁,财务主管,确诊纤维肌痛2年,自诉 “全身像被卡车碾过,吃止痛药才能勉强上班。”每天早晨醒来时关节僵硬、肌肉酸痛,夜间频繁被疼痛惊醒,睡眠不足4小时。因长期疲劳和脑雾,报表频频出错,情绪濒临崩溃:“检查指标都正常,家人都说我是装病。”在医生建议下,开始每周3次游泳及每日正念冥想。现疼痛评分从8分降至4分,睡眠时间从4小时延长至6小时。“纤维肌痛虽无法根治,但科学管理能让生活重回正轨。从今天起,尝试管理自己——我们的身体值得被温柔以待。”
纤维肌痛是一种以全身慢性疼痛为核心的疾病,伴随疲劳、睡眠障碍和情绪问题。尽管药物可缓解部分症状,但长期依赖可能带来副作用。2023年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非药物治疗是纤维肌痛管理的基础,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
因此纤维肌痛的非药物治疗核心目标有以下两点:
1. 打破“疼痛-焦虑”恶性循环:通过调节身心状态,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过度敏感。
2. 减少药物依赖:避免长期用药引发的嗜睡、体重增加等问题,具体方法有以下五大类:
1. 运动疗法:从“动不了”到“动起来”
推荐运动类型:
①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②心身运动:太极拳、瑜伽、八段锦(结合呼吸与动作,缓解肌肉紧张)。
③拉伸训练:运动前后进行肌肉拉伸,减少僵硬感。
运动疗法的关键原则有以下两点:
循序渐进:从每天10分钟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增加时长和强度;
避免疲劳:运动后轻微出汗为宜,若疼痛加重需调整计划。
2. 心理干预
重塑疼痛认知,帮助患者识别负面思维(如“疼痛永远好不了”),建立积极应对策略,可通过线上课程或专业心理医生指导学习,具体途径有:
正念冥想:每日10-15分钟专注呼吸训练,减少对疼痛的过度关注。
3. 睡眠管理
修复疲劳的关键,改善睡眠的实用技巧有:
①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即使周末也不例外。
②睡前仪式:避免蓝光(手机、电脑),改用阅读或轻柔音乐放松。
③环境优化: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室温控制在18-22℃。
4. 物理疗法
缓解疼痛的“外援”,此途径主要包含以下物理治疗手段:
①针灸:穴位选择:合谷、太冲、足三里等(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功效:研究显示,针灸可短期缓解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
②水疗:方式:温水泳池中低强度运动(水温32-35℃);功效:利用浮力减轻关节压力。
5. 日常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
①症状日记:记录疼痛部位、诱因(如阴雨天、压力大)及缓解方法,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②饮食调整:增加深海鱼(富含ω-3脂肪酸)、新鲜蔬果;减少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
③社交支持:加入患者互助团体,分享经验并减少孤独感。
参考文献:
[1]梁东风,徐晓龑.纤维肌痛诊疗中国心身-风湿专家共识(2023)[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4,45(01):1-11.
[2]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纤维肌痛综合征中西医研究学组,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02):129-146.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风湿病科
科室经过30多年建设,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过硬,综合服务能力较强,行业学术地位较高,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学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风湿病专科。
专科在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领衔下,以解决风湿免疫病“防-诊-治”临床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为导向,形成了一支集临床与基础,医疗与护理,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才队伍。围绕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及肌炎等风湿免疫疾病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和理论研究,通过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在继承全国名中医焦树德、国医大师朱良春、李济仁的学术理念下,结合岭南地域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特色的中药内服和外治疗法,学术和综合服务水平均位居全国中医院前列。
专科擅长风湿免疫疾病的早期防治、达标管理、预防复发等核心治疗环节。专科中医特色鲜明,开展了督灸、腕踝针、雷火灸、火龙罐等二十余项中医外治疗法,同时还开创了“免疫三氧在风湿免疫病多种应用” “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等特色诊疗技术,对多种难治性风湿免疫疾病及软组织关节疾病效果立竿见影,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个体化、温暖化选择的中西医结合优选诊疗方案。
供稿 | 官炫辰
指导老师 | 梁华胜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