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武钢初建时长途通信困难,跟矿山联系得靠无线电台定时联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0 10:35 2

摘要:武钢用于生产钢铁的矿石,都是从乌龙泉、铁山、程潮等矿山用火车运来的。每一个车皮所装的矿石,首先应在矿山将矿石的品位,即矿石所含有的铁和其他金属的比重报告武钢原料处,但时间上一定要赶在火车到达之前报告,以便他们配置,所以通讯保障非常重要。

武钢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日正式投产。

武钢用于生产钢铁的矿石,都是从乌龙泉、铁山、程潮等矿山用火车运来的。每一个车皮所装的矿石,首先应在矿山将矿石的品位,即矿石所含有的铁和其他金属的比重报告武钢原料处,但时间上一定要赶在火车到达之前报告,以便他们配置,所以通讯保障非常重要。

50年代,我国通讯事业还比较落后,许多设备还是从国民党手里接管过来的。市内电话也只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才有,而长途电话大都掌握在市电信局的长途台,人们打长途电话必须到电信局,首先填写单子,说明对方城市、单位、电话号码,预交一笔费用,然后在大厅内守候,少则半点一点,多则几个小时,才能把电话接通。

于是,武钢领导到市电信局求援,局里决定拨几部无线电台,专门为武钢通讯服务。肖人杰正在武汉市电信局电报科当报务员。局领导宣布派他和靳正、陈瑞春、石道衡、高宗哲五人携带四部电台支援武钢无线通讯。几人心情非常激动,表示一定为大办钢铁当好通讯兵,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武钢派车把肖人杰等人分别送到各自的地点设台。肖人杰和靳正在武钢总部设立总台,陈瑞春在武昌县(江夏区)乌龙泉,石道衡在鄂州的程潮,高宗哲在黄石的铁山,这样组成一个无线网络。此时,电信局还没有建国后国产的机器设备,使用的电台是国民党军政部制造的15瓦的小型电台。

武钢各项工作很紧,口号是“一切为了高炉”,所以没有建造什么办公楼房,无线设备就安放在临时的工棚里。肖人杰和靳正在矿山处同志的帮助下,安装了双极式T型天线,电台就安放在一间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它的上面是石棉瓦,墙壁四周是用很薄的草夹板,不仅透风,而且又不隔音,一切因陋就简,大家都是这样办公的。

五人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第二天就开通了网络,开始收发电报,及时地保证了武钢至各矿山的通信服务。除了一般的公文电报外,电台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每天接收各矿山发至武钢的每个车皮矿石的序号、金属成分,收下后就交给矿山处调度室处理。

后来肖人杰发现矿山处调度室也是照转给原料处,为了节约时间,他建议收完电报,由他直接用厂内电话报给原料处,受到矿山处领导的称赞。

武钢机关在工棚办公,干部职工每天回家都必须坐厂内交通火车,矿山处给肖人杰他们在蒋家墩安排了宿舍。但,肖人杰和靳正为了保证通讯及时畅通和电台的安全,便在电台房安了铺,吃住都在工棚里,虽然是艰苦点,但两人感到能为大办钢铁尽些力,心中无限快乐。

电台所在地叫厂前,几排工棚都是武钢厂部办公的地方,有厂部办公室、生产调度室、矿山处、广播站等部门。白天上班,房间之间说话都听得见,很是热闹;可到了晚上,办公的人大都坐火车回家了,只留少数值班人员,这时就显得冷清。

矿山处调度室有两位同志与肖人杰有直接工作关系,一位姓尹,一位姓段,肖人杰无事时就到他们那里坐坐。姓尹的同志是东北人,性格比较直,说话像吵架;小段比较温和,办事都很认真,肖人杰和他们共同度过很多个夜晚。

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一样,一切为了建设,都在勤奋地工作。

大家最怕下雨,道路尽是泥,好多天都干不了,每人还得穿深统的套鞋。热天时太阳暴晒,房间的温度35℃,而一到冬天,则四处透风,冰凉冰凉的。矿山处的领导很照顾肖人杰他们,冬天给安装了火炉,到了第二年夏天又给送来了电扇。在那个时代,这个条件算是比较好的,肖人杰和靳正同志都很高兴在这里工作。

肖人杰这时正年轻,只有23岁,共青团员。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艰苦环境里锻炼自己,以良好的工作为大办钢铁尽自己的力量。他和靳正对班,有时晚上一个人无事时,就看看书报,写日记,还将他们支援武钢通讯电台的情况,写成稿件寄到湖北邮电报,后来被发表了,题目是“战斗在钢铁的最前线”。

有一阵子铁山的矿石运得比较少了些,主要是连连不断的阴雨使生产效率受到影响,虽然几次电催,但铁山方面说原矿还没有破碎好,有时又没有车皮装。

一天,处长亲自送来一份电报“……高炉急需矿石,希速输出,有何困难,速复。”肖人杰马上翻译出来了,看了一下表,告诉矿山处长还差5分钟联络。联络时刻一到,他打开收讯机,没有声音,头“轰”地热了起来。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他检查好几次就是找不出毛病来,特别着急。叫人来修吧,时间已来不及。他想起了备用的真空管,于是逐个逐个去试听,当换到第三支真空管打开开关时,耳机中顿时响起了“滴滴哒哒”的讯号,万分高兴,迅速转动着度盘去寻找联络对象。

可因为规定的时间过了一个小时,几次反复呼叫仍然无效。肖人杰想对方一定以为他的机器坏了,所以也不注意听他的呼叫,但他还是不放过一点机会,转动着度盘,反复不断呼叫对方,集中全部精力倾听着太空。

电话又响了,处长在接电话,肖人杰知道又是炼铁厂的。处长在他身边轻轻地问了一声:“怎么样,联系通了没有?”肖人杰告诉他对方未回答,处长在室内轻轻地来回走着,肖人杰知道他心里比自己更急,恨不得把耳朵钻进收讯机里去搜索一切相似的讯号。

又过了5分钟,终于与铁山台联络上了,于是肖人杰便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迅速而清晰地发出了电报,并请他们矿山立即回电。不一会,回电来了:“矿石待装,速来车皮……”经过调度室紧张联系一阵子后,又马上通知铁山做好装车准备。

当肖人杰告诉处长电报已经发出时,他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的微笑,因为根据他的计算,如果车皮按时到达的话,高炉将有充足的后备“粮食”而不会造成停产事故。几个小时后,一辆载满矿石的列车轰隆隆飞速开进了炼铁厂,肖人杰的心里充满着说不出的高兴。

电信局支援的四部电台在武钢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一直到1959年国庆前夕。肖人杰在总台天天都可以看到那矗立冲天的武钢一号高炉,那里经常有国内各级领导和外国元首来参观。

肖人杰所在的工棚是前往一号高炉的必经之路,他和欢迎的工人、干部在两旁亲眼见到了周恩来总理,他老人家一边走一边向大家招手,还有朱德总司令,贺龙副总理,还看到朝鲜领袖金日成等等。

武钢公司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得到苏联专家的支援和指导,工人和设计者发挥了冲天干劲,短短十四个月的时间迅速建成,创造了世界奇迹,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毛主席在一号高炉即将流出第一炉铁水时,还亲自到炉前来视察。

肖人杰对自己能支援武钢通讯,也感到无上光荣。1959年,肖人杰还被评为武钢直属机关上半年先进工作者。

大约在这年9月份,武钢公司通信设备改善,成立了专门的通信科,自己架设或租用杆线,完全可以自己用长途通话了,肖人杰他们的任务也就宣告结束。

来源:晚上没下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