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末,森田药妆集团耗时近三年的商标侵权案终于尘埃落定,法院判令三家侵权企业共同赔偿300万元,这一赔偿金额成为年内化妆品行业中知识产权维权赔偿数额的“新高点”。但更值得关注的不是数字,而是这场胜诉释放的信号:行业在整顿,美妆行业“傍名牌”“搭便车”的容忍窗口
拒绝山寨,打击假冒
保护正品,推广精品
中国美妆行业需要法治化“护肤”
依法依规依科学
共同构建一个更干净的美妆市场
2025年春天,中国化妆品行业迎来了一场迟到但必要的标志性事件。
3月末,森田药妆集团耗时近三年的商标侵权案终于尘埃落定,法院判令三家侵权企业共同赔偿300万元,这一赔偿金额成为年内化妆品行业中知识产权维权赔偿数额的“新高点”。但更值得关注的不是数字,而是这场胜诉释放的信号:行业在整顿,美妆行业“傍名牌”“搭便车”的容忍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这不只是森田一家的胜利,也是整个行业法治化进程的一次有力加速。
01
“肆无忌惮”的“李鬼”,
是惯犯,也是冰山一角
森田药妆的维权路径几乎是一个中国品牌在当前舆论和法规环境下维护正当权益的“标准答案”:发现侵权——公证取证——起诉——执行到位。但案例中的对手——广州伊琪美、广州雨晓、厦门芮芙——却并不是首次出现在“傍名牌”的名单上。
在此案之前,广州雨晓已经因标注“中山大学”“技术支持”等内容遭处罚;两家公司还因标签不合规、未检验化妆品质量、擅自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等问题屡屡被监管点名。这些企业并未因一次处罚而收手,反而借“森田制药研究院”之名、在平台上售卖“北芙美白身体膜”等产品,试图以“相似商标+虚假授权”的方式误导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行为并非个例。
在2025年上海高院发布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中,广州唯我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广州唯我美)和广州臻颜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臻颜)就因仿冒百威旗下“科罗娜”啤酒品牌商标被判赔30万元;2022年,洁士宝碰瓷怡宝饮用水商标被判赔500万元。更早一些,“阿道夫”“梦妆”等知名品牌也陆续赢得商标维权战役。
换句话说,森田的胜诉,不过是这场行业整顿中的又一“靶心命中”。
02
商标乱象的利益驱动:
低成本,高回报
“傍名牌”在美妆行业层出不穷,原因并不复杂:以极低成本获得消费者信任和平台流量,从而实现销售突破。在一些平台搜索“森田”“资生堂”“梦妆”,你会发现成百上千的相似产品通过调整一两个字、包装颜色、字体布局,就能打着擦边球出现在推荐页。
“森田宮芙”“中山大学美白霜”“真姿彩奶盖沐浴露”——这些名称构建了一个模糊却熟悉的品牌认知,足以误导大量消费者。对很多小企业而言,这种“拿来主义”无疑是快速抢占市场的捷径。
而在过去相对宽松的执法和惩罚环境中,这种行为的代价并不高。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以前就算被告输了,赔几万元,对企业来说只是运营成本的一部分。但现在,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
03
商标保护新时代:
品牌集体出击,制度集中加压
从森田、百威到怡宝、阿道夫……越来越多品牌不再“隐忍”,而是主动发起维权行动,借助法律渠道对商标侵权、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发起反击。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维权诉讼不仅是单一品牌的法律之战,而是整个行业保护机制的一次集体行动。以资生堂为例,其在2024年发起大规模维权诉讼,针对的企业数量达到两位数;宝洁、雅诗兰黛也都加入维权阵营;上海家化与广州蓝月亮分别就六神与蓝月亮商标被侵权的情况,对便利店、商超等发起了诉讼。这些跨国公司和本土巨头正在形成一个共识——维护商标,就是维护市场信任和产业生态。
制度也在提速响应。近两年,《商标法》《专利法》相继修订,侵权赔偿金额大幅提升,“恶意抢注”“傍名牌”的认定标准趋严。最高法院2021-2025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划中更明确表示,将“加大对恶意注册、囤积商标行为的惩治力度”。
广东省高院在2024年公布的典型案例中,一起假冒国际化妆品商标案因涉案金额超过1.4亿,相关责任人被判刑。这些动真格的案例,正在为行业划清底线。
04
需要一个更干净的美妆市场
回到消费者视角,这场整顿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意味着货架上少了一些“李鬼”,多了一些“李逵”;搜索结果不再是虚假授权,而是清晰透明的正品呈现。这对构建长期信任至关重要。
对平台而言,这也是一次责任上的转变——从“流量为王“转向“规范优先“。淘宝、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平台近来也加强了品牌授权审核,设置了关键词屏蔽和图片识别机制,防止商标混淆。
对于那些真正专注研发和品牌建设的企业而言,这场整顿让它们能在更公平的舞台上竞争。森田、资生堂、阿道夫们不再需要用大量资源去应对“山寨同行”,而能将精力重新聚焦于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消费者体验。
05
从混战到有序,
美丽行业也要法治化“护肤”
一个行业真正的成熟,不是看它能跑多快,而是看它是否敢慢下来解决基础问题。
化妆品行业一度曾是“低门槛、高诱惑”的代名词。今天,随着行业的“含科量”增强以及科学监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惩治手段的强化,仿冒、傍名牌、虚假宣传的生存空间正日益收紧。而森田胜诉的这一刻,正好提醒我们——唯有法治之下的市场,才能真正滋养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正如森田的这场胜利,“不是为了这300万而战,而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分辨出真正的森田。”
这场美妆行业的商标整顿背后,是法律与信任的联手战斗,也是整个行业走向规范与秩序的注脚。
相关阅读链接:
化妆品安全:监管、打假和科普,一个都不能少!
(本文由中国香妆融媒体授权转载)
/// END ///
来源: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