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里的苏州园林|当古典园林遇见现代文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09:35 1

摘要:日前,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考点里的苏州园林”专题,旨在助力青少年丰富园林知识,体悟园林文化精髓。专题第二期,带领青少年探寻苏州园林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成为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苏式生活的首选地。

在苏州市2023-2024学年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中

阅读理解题《跟着导览赏鉴园林》

列举了苏州各大园林推陈出新的措施

启发青少年思考园林吸引游客的根因

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苏州园林逐步走出深墙大院

走向大街小巷

真正融入市民游客的日常生活

日前,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考点里的苏州园林”专题,旨在助力青少年丰富园林知识,体悟园林文化精髓。专题第二期,带领青少年探寻苏州园林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成为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苏式生活的首选地。

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目前记录在《苏州园林名录》中的园林

多达108座

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

沧浪亭、耦园等9座古典园林

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年来

苏州各大园林创新思路

打破传统静态展示的局限

根据“一园一品”的自身特色

巧用多媒体技术

对园林历史文化进行再创作

以全新视角展现古典园林的文化魅力

在苏州狮子林,一场科技与光影交融的梅花联展正在上演。游客身处立雪堂,借助光影技术,便能一睹600多年前的卧龙古梅风姿。通过体感交互投影装置,游客还能与古梅互动——挥手之间,古梅焕发新生,花开四季,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梅景。在指柏轩,3D Mapping实物投影技术让传统的苏派造型梅桩盆景在流动山水间灵动跳跃,虚拟与现实交织,历史与当下对话,科技让园林的每一处景致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漫步在留园嵌有书条石的长廊,游客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书条石便能“开口说话”,“讲述”自己的故事。书条石二维码导览系统收录了近300方书条石的高清拓片及部分释文解析,系统内的电子地图与示意图,让游客轻松定位每一块书条石,随时随地放大欣赏、查阅释文。行至留园鹤所,裸眼3D沉浸式主题空间将留园园主当年饲养仙鹤的场景逼真呈现,鹤鸣与琴韵箫声在耳边回荡。这种沉浸式体验,使游客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成为了园林故事的参与者。

夜幕降临,苏州拙政园华灯初上,夜游项目“拙政问雅”如约而至。入园便是文徵明400年前种下的紫藤,婆娑月光与光影技术相映,古藤在夜色中焕发生机。厅堂内,白天寻常的挂屏,夜晚两旁浮现了诗句;中堂的画作流动起来,静置的大理石壁上下起了流星雨;竹林间小鹿在奔跑,萤火虫星星点点;紧闭的门扉边,白鹤在起舞;小飞虹旁凌空架起一道彩虹,高墙上满月高悬……

园林夜游通过延长开放时间至夜间,打破了传统园林“日游”的局限,将江南文化的“雅致”与“烟火气”结合,既吸引国内外游客,也以“园林+”模式输出文化品牌。例如,网师夜花园从1990年的“经典款”升级到如今的“文化新夜态”,打造出“景中有戏,戏中有人”的沉浸式体验;《浮生六记》园林版在沧浪亭的演出,以沉浸式戏剧重构传统故事,成为中外游客热议的文化现象。

社交媒体上,“园林打卡”已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他们用镜头记录园林的四季变换,用短视频分享园林的美学体验。园林管理部门顺势而为,推出园林文创产品,开发园林全景、建筑数字模型,让人们足不出户体验“云游园林”的乐趣,了解歇山顶、双拼梁、“棋盘格”、“琵琶吊”等苏式园林古建构造特点。这种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让园林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苏州园林的创新发展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

它告诉人们

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化石

而是流动的江河

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

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

苏州园林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来源:小白睡不醒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