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登巴萨、巴东县、吉安市和真浪县成了重灾区,截至周五早晨,这场灾害已造成18人遇难,其中12人来自登巴萨。这座原本以海滩、稻田吸引游客的东南亚胜地,一夜之间从天堂变成了灾害现场。
2025年9月本周,巴厘岛突发短时强降雨,山洪随之暴发。
登巴萨、巴东县、吉安市和真浪县成了重灾区,截至周五早晨,这场灾害已造成18人遇难,其中12人来自登巴萨。这座原本以海滩、稻田吸引游客的东南亚胜地,一夜之间从天堂变成了灾害现场。
印尼社会事务部长赛富拉・优素福去了登巴萨的灾民安置点,他说政府会公平分配援助,不让任何一个家庭被忽视。说实话,这个承诺挺实在的,毕竟灾害面前,每个受灾家庭都需要被顾及。
政府制定了分级补助标准,遇难者家属能拿到1500万印尼盾,大概合6800元人民币,伤者则有500万到800万印尼盾的医疗补助。
本来想单说中央政府拨的20亿印尼盾紧急援助款,后来发现巴厘省政府还配套了12亿印尼盾,专门用于采购救援物资和临时安置灾民。
截至9月15日,500顶帐篷、12吨大米、8万瓶饮用水还有300箱儿童奶粉已经送到灾区,覆盖了87%的受灾家庭。
登巴萨和巴东县还开了12个应急厨房,每天能提供1.2万份热食;28个临时避难所搭建起来,里面有折叠床和被褥。
另外,政府还联合“巴厘儿童关怀协会”给孩子做心理援助,用绘画、讲故事的方式帮他们缓解创伤。很显然,这些全链条的应急服务,都是为了让灾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政府的援救撑住了基本盘,但灾害里的不少温暖,其实来自普通民众。
本地的渔民和潜水爱好者自发组了水上救援队,大概80个渔民和23个潜水员,他们熟悉登巴萨的河流和滩涂,开着渔船、皮划艇转移被困居民,一共救了600多人,其中还有42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和18个婴儿。
他们还自己做了漂浮救生筏,用塑料桶和木板拼的,就是为了能进那些小船去不了的窄巷。
巴厘岛的学校和寺庙也帮了大忙,17所学校、22座寺庙主动成了临时避难所。乌布小学把教室改成家庭安置区,56个老师当志愿者,登记灾民信息、分发物资;登巴萨古打海滩寺庙的僧侣还做素食,每天供应3000份。老实讲,这种宗教关怀和救援结合的方式,还挺有巴厘岛特色的。
年轻人也没闲着,在社交媒体上想了不少筹款办法。
本土乐队“巴厘海风”在登巴萨广场办义演,门票收入和明信片义卖的钱都捐了出去;青年画家协会卖了200幅灾前画的巴厘岛风景,线上线下一起卖,最贵的一幅卖了150万印尼盾。
本来觉得无人机拍视频只是记录灾情,后来发现这些视频发到抖音印尼版和Instagram上,话题巴厘岛洪灾救援播了5000多万次,还吸引了企业帮忙,Gojek开通了“打车捐”,Tokopedia设了捐款专区,到9月15日筹了5亿多印尼盾。
灾后重建肯定不容易,12条乡村道路、3座桥梁被冲毁,修复得花不少钱,还有2个污水处理厂坏了,可能会污染水质。
旅游业受的影响也大,很多游客取消订单,导游和酒店员工面临失业。但好在有政企协同,公共工程部门派了5支队伍修道路,旅游企业推“灾后复苏套餐”;灾民也很有韧性,72岁的威卡纳说“洪水带走了房子,但没带走勇气”,还有居民自己组了社区重建小组,清理淤泥、修房子。
毫无疑问,这次洪灾给巴厘岛带来了伤痛,但政府“不落下任何一个家庭”的承诺,加上民众的互助,让希望没被冲走。未来重建还需要时间,但只要这种力量还在,巴厘岛早晚会恢复往日的模样。
来源:琴溪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