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秘密保守了一年多,直到有一天不小心泄露了,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有个国王曾向他的臣子透露一个秘密,并且警告他们绝对不能外传。
这个秘密保守了一年多,直到有一天不小心泄露了,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国王勃然大怒,说着便要将泄密的大臣处死。
这时,一位大臣说道:“陛下,罪不在我们,而在于您。要保守秘密,首先自己要小心。只要秘密不说出来,它就永远是秘密。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修养,是嘴上有封条,心里有分寸。”
一些事说出来,是自找麻烦;一些话道明白,会招致祸患。
人生下半场,嘴上留三分余地,心中藏七分静气,千万不要跟身边任何人分享这3件事!
善行不言,福气自生
古语言:“善行不必人见,善心自有天知。”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人这一生,行善是修行,低调是修养。
你说自己帮过人,有人感激,也有人讽刺你自夸;你说自己曾受委屈,有人同情,也有人觉得你软弱。
善不张扬,心安即福,正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礼记》中有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闹饥荒,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
一个叫黔敖的人,想着借机积些名声,便在路边摆了粥饭施舍。
可他不是站在街边默默行善,而是站在路口高喊着:“快来吃饭,不要钱!”
言语之中,满是炫耀的味道。人群面面相觑,没人愿意上前。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乞者路过,黔敖强行拦下,语气傲慢地说:“你过来,给你一碗饭!”
谁知那人冷冷看他一眼,说:“饭虽在眼前,但你态度轻薄,我宁可挨饿,也不吃这种施舍。”
施恩图名,终究玷污了恩德本意;人有尊严,即便落难,也要体面。
《道德经》中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真正的高尚,是不着痕迹的付出,是无声无息的温柔。
在不求回报中,默默行善。
那些你悄悄做的善事,终将悄悄回馈于你;那些你默默承受的委屈,也会在日后转化为温暖的底气。
做一个不说的善人,比做一个张扬的好人,更能赢得尊重。
往后日子,心中存善,手中行善,行走世间不问得失,只问无愧于心。
财务不谈,分寸自守
常言道:“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钱,是最容易惹人嫉的东西。
你说多了,别人眼红;你说少了,别人探底。
《西游记》中有一段情节,让人记忆犹新。
唐僧与孙悟空途经一座观音寺,寺中老和尚热情款待,顺带展示了自己的珍藏之物,颇为得意。
孙悟空见状,也忍不住拿出师父的锦袈裟来比试一番,意在不让人专美于前。
唐僧见状,连忙劝阻:“我们孤身在外,不宜炫耀家当,还是低调些好。”
悟空却不以为意,觉得只是亮亮衣服,无伤大雅。
哪知那老和尚见到袈裟后动了贪念,暗中召集僧众密谋,夜里竟想借火灾除掉师徒,以便独占宝物。
虽然后来悟空识破诡计,救出唐僧,但那件宝袈裟却不幸被黑熊精趁乱偷走。
民间总说:“财不可露,富不可扬。”
钱,是养家糊口的地区,不是用来彰显地位的工具。
人心,是世上最难看透的东西;而金钱,是最容易模糊人心的试金石。
一旦把财富炫耀出来,那正是算计的起点。
清醒的人,不对亲近之人谈太多私财,不对熟络之人露底牌,不对世人炫耀拥有。
人到了一定年纪,稳稳守住口,安安过好日,能藏得住财,才有能量积福。
家事不宣,温暖自护
人到中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摩擦在所难免。
曾国藩说:“家丑不可外扬。”
无论遇到多少烦恼,都别拿家里的事去外头评说。
嘴下留情,是对亲人最大的体谅。
学者吴宓在日记中写过一件让他至今难忘的事情。
那天,他受邀前往叶公超家做客,女主人袁永熹用心准备了一桌饭菜,满满的都是热情与心意。
没想到饭刚开,叶公超却满脸不悦,语气锋利地指责袁永熹厨艺拙劣,说她连饭菜都做不好,实在丢人现眼。
话音未落,他竟一怒之下将盘子摔在地上,丝毫不顾场合,也不顾妻子的面子。
吴宓一时间惊愕无言,眼前这位一向在外温和谦逊的学者,竟在家中如此咄咄逼人。
顿觉坐立难安,只得匆匆借故离开。
很多时候,家事讲出去,不过就是笑话一则。
你抱怨伴侣的缺点,外人不会替你分担,只会暗自揣度;你数落子女的不足,旁人不会帮你教育,只会徒增笑谈。
还记得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世上除了家人,我们一无所有。”
人这一生,有风有雨,唯有家中那盏灯,始终在等你。
家人之间,再大的矛盾,也应关起门来,自己妥协。
别因为一时的情绪,把话说绝;别因为短暂的失望,把人推远。
守住家庭的边界感,就是守住自己情感的温度;懂得克制的人,才能换来家庭长久的温柔相待。
▽
杨绛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真实的你。”
生活是自己,日子也要藏起来自己过。
有些事应当藏在心里,没必要摊在阳光下。
别让嘴快,毁了积攒的信任,别让多话,暴露了脆弱的底线。
行善时,不必张扬;守财时,不必炫耀;持家时,不必多嘴。
人到中年,守住沉默,守住清白,守住家庭的温情,日子会越过越宽,人也会越活越明。
来源: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