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共享电动车,出海马来西亚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01:25 1

摘要:如果把中国一些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搬到马来西亚,说不定就能跑出一家独角兽企业。

昨天下午和一位华人朋友喝茶,他抛出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

如果把中国一些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搬到马来西亚,说不定就能跑出一家独角兽企业。

我们聊了很多案例,其中就提到了共享电动车。

没想到今早跑步回来,刚到宾馆门口,就看到一排Hello ride 的共享电动车,整整齐齐地停在那里。

那一刻,突然有点熟悉又亲切的感觉:原来,这个中国走过的商业模式,已经落地马来西亚了。

为什么共享电动车能出海?

中国的共享出行行业,从“百车大战”到几家头部企业存活下来,经历了充分竞争和市场淘汰。

模式已经跑通,供应链成熟,运维经验丰富。

而在马来西亚:

城市交通痛点:吉隆坡这样的首都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完善,短途“最后一公里”是普遍难题。

年轻用户接受度高:游客、年轻人愿意尝试新的出行方式。

政策空间:政府推动绿色出行,支持环保出行工具。

这几股力量叠加,就为共享电动车提供了天然的生长土壤。

这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趋势?

从共享电动车到外卖、支付,再到跨境电商、智能硬件,越来越多的中国模式、中国企业,正在加速走向海外。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

中国的内卷,带来了模式成熟度:在国内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拼杀出来的商业模式更具生命力。

海外市场还存在空白:很多国家在数字化、移动互联网、消费升级方面,正好卡在中国几年前的阶段。

中国企业的出海能力越来越强:资本、供应链、技术、运营团队,都可以快速复制和落地。

所以,当我们在海外看到熟悉的“共享电动车”“扫码支付”,其实就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缩影。

一点感慨

那一排停在宾馆门口的 Hello ride,不只是几辆电动车,更像是一种信号:

中国企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别的国家的生活方式。

这种变化,让我由衷感到高兴。

因为它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出海浪潮,正在越走越深、越走越远。

写在最后

出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同文化、不同政策、不同市场习惯,都可能带来挑战。

但当一个个中国模式在海外真正跑通,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商业机会,还有中国企业的创造力与韧性。

未来,会不会真的有“在马来西亚长出来的中国独角兽”?

我觉得答案值得期待。

你觉得,中国还有哪些商业模式适合出海马来西亚?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笔者介绍:

我是一名中国律师,现在肉身出海马来西亚,如果想了解马来西亚行业政策和行业准入的,可以聊一聊。

来源:阿狄聊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