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句话在水磨沟区七道湾街道会展社区党总支乌鲁木齐建设职业培训中心党支部(以下简称“建培中心党支部”)30年的办学征程中,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句话在水磨沟区七道湾街道会展社区党总支乌鲁木齐建设职业培训中心党支部(以下简称“建培中心党支部”)30年的办学征程中,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建培中心党支部始终以党建为根、以服务为魂,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职教发展的强大动能,在助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方面,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融合发展:
以“党建红”绘就“职教蓝”
走进建培中心红光山校区,9间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映入眼帘——崭新的课桌椅、高清投影设备、实时互动系统,可同时容纳1800人开展线下培训;而在云端,投入180余万元开发的在线学习平台正高效运转,支持直播授课、录播回放、在线测试等功能,学员足不出户就能学习专业知识。
这一“线上+线下”的教学体系,正是建培中心党支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建培中心党支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双培工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形成了“党建引领、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建培中心党支部还组织党员深入各地州设立培训网点,把服务送到基层一线。与此同时,建培中心党支部始终牢记“社会责任”。近三年累计捐赠慰问资金达6万余元;在喀什、阿克苏等地州设立培训网点,解决300余名群众的就业难题,让“优质职教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
红色课堂:
让“建党精神”在传承中扎根
初秋的红光山校区会议室里,90岁高龄的老党员周鸿业胸前的党员徽章格外鲜亮。他用沙哑却有力的声音,将自己扎根边疆70年的故事缓缓道来:“在阿克苏柯柯牙,我们一锹一镐打埂挖渠,春天栽下的树苗活了,心里比蜜还甜。”
如今,当年的荒滩已蜕变为联合国认证的“全球500佳境”绿色长廊,而他“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扎根边疆”的奋斗历程,正是建培中心党支部“红色课堂”最生动鲜活的教材。
作为一家深耕建设领域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机构,建培中心党支部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筑牢思想根基”的核心抓手。
“我们党支部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邀请老党员讲党课、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位党员的血脉。”青年党员王惠说,“老一辈的坚守让我明白,职教工作不仅是教技能,更是育新人。”
先锋在岗:
把“就业答卷”写在基层一线
“这是阿克苏某建筑企业的需求清单,需要持证特种作业人员;这是和田学员的就业意向表,他们更倾向于就近就业……”在建培中心综合服务办公室,“党员先锋岗”的牌子醒目地挂在墙上,工作人员迪丽胡买尔·亚力坤正对着厚厚的台账忙碌。
作为建培中心“党建+就业”服务的重要窗口,这里记录着每一位学员的技能特长、就业需求,也见证着党支部“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稳民生”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面对行业波动等挑战,建培中心党支部主动扛起“稳就业”大旗,带领团队走出办公室、深入地州市。先后走访全疆20余家建筑企业,摸清行业需求;创新推出“送培入企”“个性化定制”“模块化课程”等培训模式——为中铁局等企业量身打造专项研修班,把课堂搬到项目工地;针对退役军人推出“技能+就业”一站式服务,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职场。
学员吴军通过培训,顺利就业。他说:“感谢培训中心,让我实现了技能就业,家里生活也越来越好!”
近三年来,建培中心累计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22万余人次,其中80%以上学员实现稳定就业,为新疆建设领域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不仅要让学员就业,还要让职工安心。建培中心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细节处打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每年为职工组织一次体检,每天提供免费午餐……关注职工职业成长,制定“党员培养成骨干、骨干发展为党员”的培育计划。
目前建培中心11名正式党员中,8人担任教学、管理等关键岗位,16名职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形成“党建引领、人才集聚”的良好氛围。
如今,走过30年的乌鲁木齐建设职业培训中心,已成为新疆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主阵地”。站在新起点,建培中心党支部正按照“加强支部凝聚力、推动工作规范化、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目标,持续整合优势资源,以“堡垒之姿”筑牢职教根基,以“旗帜之魂”引领发展方向,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能工巧匠”,让“党建红”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就业渠道,持续开展公益活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心高质量发展,为新疆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乌鲁木齐建设职业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周健说。#乌鲁木齐头条##水磨沟区#
来源:水区零距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