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黄中医科普讲堂
编辑 | 黄中医科普讲堂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这种时刻:一生气就觉得胃不舒服?一委屈,肚子就像翻江倒海?还总有人说你“太敏感”,可你真不是装的!别急,今天咱就来唠唠——生气,真的能把胃“气坏”吗?答案是:真的会,而且比你想的还严重。
你可能以为,胃病主要是吃辣吃凉熬夜作死才来的。但其实啊,胃的情绪比你还敏感!一生气,身体的交感神经就像打了鸡血,胃酸分泌猛得不行。这时候,胃黏膜就像被拿去泡醋一样,酸得发慌。
更惨的是,如果你还空着肚子,那这胃酸就像“孤勇者”,没饭可消化,只能“自残”胃壁。久而久之,什么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找上门来了。
中医怎么说?也不含糊!人家老早就总结好了——“肝气犯胃”。简单说就是:你一郁闷,肝的气一堵,胃就跟着遭殃。就像家里一个人心情不好,全家都跟着“阴天”。
所以,别再觉得“情绪和胃没关系”了,你吃的那口气,胃真的会“记仇”。很多患者来医院抱怨:“医生,我吃得清淡得不行了,怎么胃还是难受?”医生一问,最近是不是压力大?是不是经常烦躁?答案八成是“是”。
这时候,胃药吃多少都不如一句话管用——“别再生气了!”但人嘛,谁能不生气?你看看社会新闻,每天不生气的都是AI。咱人类,烦心事一箩筐,怎么可能不窝火?所以呢,怎么“疏肝解郁”,就成了关键。
老中医有个经典思路:调肝气,胃自安。说白了,就是先把情绪理顺了,胃也就不作妖了。这时候,中成药就能派上用场。像是逍遥丸,这药光听名字就让人“心定”。它主打的就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对那种“烦得吃不下饭”的人特别友好。
要是你属于那种一生气就冒火、口苦、脸上狂长痘的类型,那就得升级一下,试试加味逍遥丸。它比原配方多了点“灭火”的成分,情绪上头的时候,吃它像给情绪装了个灭火器。
还有人是那种胃胀、反酸、吃啥都不香的,这时候,香砂六君子丸可以考虑安排上。它就像给你疲惫的脾胃“加油打气”,让你重新吃得下饭。
说到这,不得不提那个“气郁体质”的经典选手——一生气就胸口闷、爱打嗝、肚子咕噜响,那可能就是肝气不舒,这时候,柴胡疏肝散就挺合适。它就像给“堵车”的肝气疏通一下,情绪顺了,胃也顺了。
不过啊,药再好,也只是“辅助工具”。要真想把胃养好,咱得从生活方式上动点脑筋。比如说,别熬夜了,真的别熬了!你知道吗?肝在晚上11点到3点是最忙的时候,它要“排毒、调节情绪、安抚五脏”,你一熬夜,它就忙不过来,火气越积越多,第二天你就更容易炸毛。
还有,别总压着情绪不说。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忍,其实是胃在替你“背锅”。情绪的垃圾不及时清理,就只能堆到身体里,最先受害的,就是你的胃。
找个朋友唠唠,或者去健身房出出汗,甭管用什么方式,关键是——别再闷着了!还有个事儿也得说:吃饭的时候,给点尊重,别边看手机边嚼饭!情绪紧张、注意力不集中,都会影响消化。你以为吃的是饭,其实胃在拼命“加班”。
很多人到最后都问一句:“那我到底是胃病,还是情绪病?”其实啊,你这不是二选一,是“买一送一”。情绪不稳,胃自然跟着乱。胃一乱,心情就更差。这就像个死循环,得从“心”断掉。所以啊,管住嘴的同时,也别忘了管管“脾气”。该吃药吃药,该休息休息,但最重要的,是学会“放过自己”。
最后,咱们来个“唠嗑式总结”:生气,真能气出胃病;中成药,能帮你舒肝解郁;情绪调好了,胃才有得救。别再等胃疼了才反思,也别等胃镜结果出来了才后悔。
饭要一口一口吃,气也得一口一口慢慢“消”。今天就唠到这儿啦!如果你身边正好有个“爱生气、胃又不好”的朋友,不妨把这篇文章甩给他看看。咱们都说好了——你负责少生气,我负责继续唠科普,deal?
参考文献:
《中医内科学》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说明书数据库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第43卷第9期
WHO Digestive Health and Emotional Stress Report (2022)
《现代中药》2022年刊《逍遥丸治疗情绪相关胃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