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收入5000多万的大哥给的建议,从来不是“赚快钱的技巧”,而是把“商业和人生拆成‘可落地的基本盘’”——没有高大上的理论,全是“踩过坑、赚过钱后筛出的生存法则”,普通人读懂1条,都能少走3年弯路。
年收入5000多万的大哥给的建议,从来不是“赚快钱的技巧”,而是把“商业和人生拆成‘可落地的基本盘’”——没有高大上的理论,全是“踩过坑、赚过钱后筛出的生存法则”,普通人读懂1条,都能少走3年弯路。
1. 别赚“辛苦钱”,要赚“杠杆钱”
“靠体力、靠单干赚的钱,天花板太低,累垮了也攒不下大资本。真正的赚钱,是‘用别人的时间、别人的资源、别人的钱’帮你赚钱。”
- 他早年开餐馆,自己炒菜、收银,累死累活年赚50万;后来转型做“餐饮供应链”,对接100家餐馆,提供“食材配送+菜单设计”,自己只抓品控和渠道,年赚5000万——前者是“卖自己的时间”,后者是“用供应链杠杆别人的生意”。
普通人落地:哪怕做副业,也别只“卖单次服务”(比如接设计私活),试着做“可复用的产品”(比如设计模板卖100份),或“整合资源赚差价”(比如帮小区餐馆对接蔬菜批发商)。
2. 人脉不是“混饭局”,是“价值对等”
“别以为递张名片、喝顿酒就是人脉。别人帮你,要么是你‘有用’(能解决他的问题),要么是你‘有潜力’(未来能帮他),没有‘免费的人情’。”
- 他刚创业时,想认识某食材厂老板,没去送礼,而是带着“10家餐馆的采购清单”找上门:“我能帮你稳定走量,你给我个批发价”——直接用“订单价值”换来了合作,后来这位老板还帮他对接了更多资源。
普通人落地:想认识厉害的人,别问“能不能帮我”,先想“我能给什么”——比如想请教行业前辈,先整理“自己做的市场调研”,说“这是我总结的行业数据,想请您指点下方向”。
3. 选“小而美”的细分领域,别挤“红海”
“大行业里的‘小需求’,比大需求里的‘内卷’好赚10倍。别人都盯着‘大众市场’,你盯着‘被忽略的小众人群’,反而能垄断市场。”
- 他做供应链时,没跟巨头抢“连锁餐饮”订单,专做“县城夫妻老婆店”——帮他们解决“进货贵、品类少”的问题,用“小批量、快配送”站稳脚跟,最后成了当地县城餐饮的“独家供应商”。
普通人落地:别跟风做“直播带货、短视频”,找找身边的“小众痛点”——比如“宠物老年用品”“大码女装定制”“县城家政培训”,这些领域竞争小,客群精准,容易做深。
4. 止损比赚钱重要,“及时砍仓”不丢人
“赚钱是概率问题,没人能百发百中。但很多人亏大钱,不是因为没选对项目,是因为‘舍不得止损’,总想‘捞回来’,最后越陷越深。”
- 他曾投过一个预制菜项目,前期亏了200万,团队劝“再投点救一救”,他查完数据发现“产品复购率不到5%”,当场停掉项目,及时止损——后来这个赛道80%的玩家都亏光了,他反而用剩下的钱投了更靠谱的生鲜配送。
普通人落地:做副业、投资前,先设“止损线”——比如副业投了5000块没盈利就停,股票跌10%就卖,别抱着“万一成了”的侥幸心理。
5. 别“沉迷学习”,要“边做边学”
“很多人囤了几十门课,天天刷干货,却连‘第一步’都没迈出去。认知不是‘学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干中错,错中改,比瞎学有用100倍。”
- 他学供应链时,没先读《供应链管理》,而是直接找3家餐馆、2家批发商,试跑“进货-配送”的小流程,3个月就摸清了“怎么压低成本、怎么保证时效”,比学半年理论管用。
普通人落地:想做什么就“先干起来”——想学剪辑,先拍3条15秒视频;想做外卖,先帮小区餐馆送1周餐,在做事中补知识,比“等学好了再干”快得多。
6. 对“无关的人”,别太“好说话”
“老好人赚不到大钱,因为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没用的人和事’上,没心思抓‘核心目标’。该拒绝就拒绝,该翻脸就翻脸,你的善良要带‘锋芒’。”
- 他早年总帮“没合作的同行”找货源,自己的订单反而耽误了;后来定下规矩“非合作客户的请求,一律婉拒”,把精力全放在“服务核心客户”上,业绩反而涨了30%。
普通人落地:职场上,同事的“分外活”别随便接;生活中,不想参加的饭局别硬去——把时间留给“能帮你赚钱、能让你开心”的人和事。
7. 现金流比“利润”重要100倍
“很多公司看着赚钱,却死在‘现金流断了’——账上有100万利润,但客户欠款200万,供应商要结款150万,最后还是得倒闭。现金流是‘命’,利润是‘面子’。”
- 他做供应链时,坚持“先收30%定金再发货,月结不超过30天”,哪怕利润少赚点,也要保证“账上有足够的现金”——2020年疫情时,很多同行因为客户欠款收不回倒闭,他靠现金流撑了过来。
普通人落地:个人也要留“6个月生活费的备用金”,别把钱全投进去;做副业优先选“现结”,别做“月结、季结”,避免被拖欠。
8. 别跟“消耗你的人”走太近
“圈子决定你的赚钱速度。天天跟‘抱怨大环境、躺平摆烂’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消极;跟‘想赚钱、敢行动’的人在一起,你自然会被推着往前走。”
- 他早年的朋友圈全是“混日子的同行”,后来主动加入“供应链创业者社群”,每天跟人聊“怎么降成本、怎么拓渠道”,很多合作机会都是从圈子里来的。
普通人落地:把“总劝你‘别折腾’”的朋友慢慢筛掉,多认识“比你强一点、正在做事”的人——比如行业群里的活跃者、副业做得好的同事。
9. 抓“核心业务”,别做“全能选手”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家公司的资源也有限。你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把‘最赚钱、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其他的全外包。”
- 他的公司只抓“食材采购、渠道对接”这两个核心环节,配送、财务、客服全外包——自己不用管琐事,能集中精力谈大客户、优化供应链,效率反而更高。
普通人落地:职场上,把“能提薪的核心技能”练精,杂活能推就推;做副业,自己只做“最擅长的环节”(比如你擅长谈单,就找人帮你做执行)。
10. 健康是“1”,其他都是“0”
“我30岁时为了赚快钱,天天熬夜喝酒,结果胃出血住了半个月院,项目停了,客户跑了,才明白‘没身体,赚再多钱也花不了’。现在每天雷打不动睡7小时,每周跑3次步。”
普通人落地:别拿“年轻”当资本,每天少刷1小时手机,早睡半小时;每坐1小时站起来走5分钟——身体好了,才能扛住加班、扛住创业的压力,这才是“最稳的资本”。
这些建议的核心,就两个字——“务实”
大哥说的这些,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全是“反人性的踏实”:不贪多、不侥幸、不内耗,把“赚钱、人脉、身体”这些基本盘抓牢,把“止损、聚焦、现金流”这些风险点守住。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全做到,先选3条最贴合自己的,死磕3个月,就会发现:赚钱没那么难,难的是“不被虚的诱惑,只做实的事”。
来源:极度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