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持退欧的英国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当初投票退欧,本来是为了把移民数量降下来,夺回边境控制权。可结果呢?退欧后短短四年,英国反而涌入了410万移民!
支持退欧的英国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当初投票退欧,本来是为了把移民数量降下来,夺回边境控制权。可结果呢?退欧后短短四年,英国反而涌入了410万移民!
本想解决的问题,如今却成了压倒经济的头号焦虑。那到底是谁,在退欧后亲手打开了英国的“国门”?
2016年,因为欧盟内部人口流动自由,导致大批东欧移民涌入英国,对英国的医疗、教育、社会福利、住房等方面造成巨大压力。
当时执政的保守党,退欧派通过煽动民众对移民失控的恐惧,最终通过公投让英国退出了欧盟,而以鲍里斯·约翰逊为首的一批保守党边缘政客,更是成功夺权。
然而,退欧以后,约翰逊却成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内流移民潮的始作俑者,这一波内流移民潮因此又被媒体称为“鲍里斯潮”。
表面上看,以鲍里斯为代表的脱欧派,通过靠煽动移民恐慌上台,转身却大开国门。
这简直是打民众的脸。
但换一个角度看,这场“政策反转”更像是一场对经济现实的妥协。
因为脱欧之后,英国各个部门突然发现:人不够用了。
一位参与过内阁讨论的人士透露:住房大臣要工人盖房子,环境大臣要农民收庄稼,卫生大臣恳求招医护,教育大臣急着找教师……各个部长都在抢人。
当时的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甚至直接警告鲍里斯:如果限制海外招聘,光国民医疗系统(NHS)的工资成本就得多花30亿英镑!
鲍里斯原本设想的所谓“澳大利亚式积分移民”,到头来变成了一场政府部门之间的“抢人大战”。不是他真心想放人进来,而是整个国家机器离开欧盟劳动力后,根本转不动了。
所以这场“邀请式入侵”的移民潮,其实是英国经济维持运转必须付出的代价。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和英国内政部截至2024年底的数据,在2021年至2024年间进入英国的长期移民有410.5万。
乍一听,光这个数字就足够引爆焦虑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住房、医疗、学校……资源哪够用?
但如果仔细看这410万人的构成,就会发现一个关键点:公众理解的“移民”和统计口径里的“移民”,根本不是一回事。
英国国家统计局乃至联合国,都把计划居住超12个月的人算成“长期国际移民”。这是一个人口统计概念,不等于永久居留。
但在普通人眼里,“移民”指的是要来安家落户的人。
而这410万里,其实有高达30%-35%是留学生和他们的家属——算下来超过120万人。
这些人大多数读完书就走了,只能算是“临时居留”,而不是要永久消耗英国资源的主体。
把他们也混为一谈,无疑夸大了危机感。
居住许可证
除了庞大的移民总数,另一个强烈刺激民众情绪的,就是英吉利海峡上那些载满偷渡客的小皮筏。电视里天天播,小报头条天天写,视觉冲击太强,让人觉得“国门彻底失守”。
情绪是真的,但认知可能是偏的。
今年8月舆观(YouGov)民意调查数据显示,竟有47%的英国人认为非法移民比合法的还多!
可实际呢?根据英国内政部数据,偷渡人数最高峰的2022年也就4万5千多人,2023年降到2万9——在每年百万级的合法移民面前,连个零头都不到。
换句话说,被媒体聚光灯持续放大的“船民”问题,在整个英国移民版图中,仅占极小的一部分。
公众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是被这种不成比例的媒体曝光所塑造的。
极右翼政客奈杰尔·法拉奇正是利用了这种混淆,将公众对非法偷渡的合理担忧,成功嫁接到对所有合法移民、尤其是非欧盟移民的排斥上,从而收割政治利益,加剧社会对立。
2024年9月,英国反脱欧人士举行游行活动,称脱欧是一个巨大错误,英国应当争取重新加入欧盟。
来源:时光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