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以下简称《框架》)于2024年9月发布,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一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牵头组织人工智能专业机构、科研院所、行
9月15日,
在2025年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
(以下简称《框架》2.0版)
正式发布。
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以下简称《框架》)于2024年9月发布,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一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牵头组织人工智能专业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制定了《框架》2.0版。作为全国网安标委技术文件,《框架》2.0版在2024年《框架》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持续跟踪风险变化,完善优化风险分类,研究探索风险分级,动态调整更新防范治理措施。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负责同志表示,《框架》2.0版的发布,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潮流,统筹技术创新与治理实践,在人工智能安全、伦理、治理等方面不断深化共识,促进形成安全、可信、可控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构建跨国界、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治理格局。同时,有助于推进多边机制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合作,推动世界范围内技术成果的普惠共享,确保人类社会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的红利。
此外,
在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上,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
赋能网络安全应用测试结果
本次测试活动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赋能应用、挖掘高应用价值网络安全业务场景、遴选优秀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提高重要行业领域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促进网络安全产业技术能力提升。测试活动共设置7个测试场景,面向社会公开报名,共有169家单位的256个团队报名,224个团队通过资格审核参与测试,来自网络安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金融等领域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测试使用华为公司的AI服务器、计算架构作为基础软硬件环境,第二阶段测试在长安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开展。较去年测试活动,场景更加贴近实际业务需求,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对技术处理能力要求更高。
会上,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负责同志发布了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应用测试结果。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设置的7个测试场景均有较好的赋能效果。
场景1(基于智能体的网络安全自动化分析响应)中,来自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团队取得较好成绩。
场景2(网络安全告警日志降噪)中,来自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远江盛邦安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团队取得较好成绩。
场景3(基于互联网流量的漏洞利用攻击识别及PoC生成)中,来自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翼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团队取得较好成绩。
场景4(基于局域网流量的漏洞利用攻击识别)中,来自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团队取得较好成绩。
场景5(大模型生成内容安全风险检测)中,来自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山石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团队取得较好成绩。
场景6(重点车辆船舶监控系统资产脆弱性识别)中,来自北京锐服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取得较好成绩。
场景7(信用卡异常业务行为检测)中,来自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团队取得较好成绩。
本次测试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安全传输保障司、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三司、中国民用航空局人事科教司等单位指导,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协办。
来源:网信青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