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纳瓦尔的智慧,我发现有商业思维的人太少,很多人是农民思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0:10 1

摘要:第一次看到这话时,我正蹲在小区门口吃煎饼,摊主大姐一边翻煎饼一边抱怨:“今天起早贪黑干了 12 小时,才赚了三百块,这钱也太好赚了…… 不对,太好难赚了!”

纳瓦尔在《纳瓦尔宝典》里写过一句话:“财富不是用小时工资衡量的,而是用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衡量。”

第一次看到这话时,我正蹲在小区门口吃煎饼,摊主大姐一边翻煎饼一边抱怨:“今天起早贪黑干了 12 小时,才赚了三百块,这钱也太好赚了…… 不对,太好难赚了!”

我突然盯着手里的煎饼愣住了,大姐这话说反了,但又没完全反。

她觉得 “干 12 小时赚 300” 是辛苦,可在纳瓦尔眼里,这不是辛苦,是思维陷阱:你把自己的时间拆成了 “按小时售卖的体力包”,跟村口王大爷种麦子没区别,春天播种秋天收,一天不浇水就怕苗枯死,一年到头忙到腰直不起来,赚的都是 “看天吃饭” 的辛苦钱。

先声明啊,我绝不是贬低农民。

农民思维不是身份标签,是一种刻在很多人骨子里的生存惯性:依赖重复劳动、追求即时反馈、害怕未知风险、把 “努力” 等同于 “有效”。

而商业思维,本质是 “用脑子撬动资源” 的杠杆游戏。读透纳瓦尔才发现,咱们身边 90% 的人,看似在 “搞钱”,其实都是在 “种地”。

我爷爷种了一辈子玉米,每年清明前后播种,国庆前后收割,雷打不动。

有一年我劝他:“爷爷,咱种点樱桃树吧,樱桃一斤能卖二十多,比玉米值钱多了。” 爷爷头都没抬:“你懂个啥?樱桃树要等三年才结果,这三年我吃啥?玉米当年种当年收,稳当!”

你看,这就是农民思维的时间逻辑:把时间当成 “按季结算的账本”,只敢赚 “眼前能摸到的钱”

而商业思维的时间逻辑,是纳瓦尔说的 “把今天的时间变成明天的资产”,不是 “春种秋收”,是 “今天埋颗种子,十年后摘果树”。

我有个朋友小周,前几年在互联网公司当运营,每天加班写文案、做活动,月薪八千,跟煎饼摊主大姐一样,觉得 “多干一小时就多赚一点”。

后来他读了纳瓦尔的 “杠杆理论”,突然醒悟:“我这不是上班,是给公司‘种地’,我种的‘文案’‘活动’,收成都归公司,我只拿点‘地租’。”

于是他开始 “预埋未来”:每天下班花两小时写职场干货,发在小地瓜。

一开始没人看,有人还评论 “你这破经验谁要啊”,他没管,照样写。

半年后粉丝涨到五万,有出版社找他出书,他花三个月把帖子整理成《职场新人避坑指南》,书卖了十万册,版税拿了四十万,这还不算,后来有企业找他做内训,一天收费八千,比他以前一个月工资还多。

现在小周早就辞职了,每天睡够自然醒,偶尔接个内训,剩下的时间陪老婆孩子。

他跟我说:“以前我觉得‘努力 = 加班’,现在才明白,农民思维的努力是‘重复耕种’,商业思维的努力是‘搭建管道’。你每天扛水喝,再努力也赶不上人家修水管的,水管修好了,你睡觉的时候水还在流。”

反观咱们身边,太多人陷在 “循环播种” 里:早上挤地铁上班,晚上加班到十点,周末还得赶方案,一年下来存不下几万块,还安慰自己 “努力就有回报”。

可纳瓦尔早就戳破了:“如果你的收入取决于你是否工作,那你就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出卖时间。”,这跟农民 “一天不种地就没饭吃”,有啥本质区别?

我二舅是个典型的 “风险厌恶者”,一辈子在国企当会计,工资不高但稳定。

去年他儿子想辞职开网店,二舅差点把桌子掀了:“你疯了?国企铁饭碗不要,去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万一赔了怎么办?”

儿子说:“我先不辞职,每天下班花两小时弄,先卖朋友的货源,不用压货,赔了也没啥损失。” 二舅还是不放心:“那也不行!万一影响你上班怎么办?万一被领导知道了怎么办?”

你看,农民思维的风险观是 “只要有风险,就坚决不碰”,就像农民怕天灾,只敢种 “耐旱耐涝” 的老品种,哪怕产量低,也不敢试新种子。

而商业思维的风险观,是纳瓦尔说的 “不要怕风险,要怕没有抗风险能力”,不是盲目冒险,是 “算清楚赔率再下注”。

纳瓦尔自己就干过这事:他早年想做天使投资,没多少钱,就跟朋友凑了十万块,专投那些 “就算赔了也不影响生活” 的小项目。

有一次他投了一个做手机配件的团队,只投了两万,结果那团队后来被收购,他赚了二十万。

有人问他:“你不怕赔吗?” 他说:“我算过了,这两万就算打水漂,我下个月还能赚回来;但如果成了,就是十倍回报,这赔率值得赌。”

反观二舅这种 “规避损失” 的思维,看似稳当,其实藏着更大的风险。

去年他们单位裁员,二舅因为年纪大、不会用新财务软件,被列进了裁员名单,他在家哭了好几天:“我干了三十年,怎么说裁就裁了?”,他以为 “铁饭碗” 是无风险,其实是把 “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忘了看篮子是不是漏的。

咱们身边这种人太多了:想做副业,怕没时间;想投资,怕赔钱;想转行,怕适应不了。

结果呢?拿着死工资不敢动,看着别人搞副业赚钱、投资翻倍,又羡慕又嫉妒,还嘴硬 “那都是运气好”。可纳瓦尔早就说了:“运气是准备遇到机会。”, 农民思维的人,连准备都不敢,怎么会有运气?

我还有个同事小李,想做短视频带货,又怕没人看、没销量。

我跟他说:“你先拍十条视频试试,每条视频成本不超过五十块,就算没人看,你也学会了剪辑、写脚本,这也是收获啊。” 他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开始拍,前八条视频播放量都没过千,第九条突然火了,一条视频卖了三百多单,赚了五千块。

现在他每周拍两条视频,月收入比工资还高。

你看,商业思维的风险不是 “要不要冒”,是 “怎么小成本试错”。

就像农民种新种子,不会一下子种十亩,而是先种半亩试试,行,明年再扩大;不行,也没啥损失。可太多人把 “试错” 当成 “失败”,把 “小成本冒险” 当成 “赌身家”,结果一辈子困在 “安全区” 里,越活越窄。

我表哥是个外卖员,每天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家,一天能送五十单,一个月赚八千多。他总跟我炫耀:“你看我,不用动脑子,多跑几单就多赚钱,比你们坐办公室的实在。”

我问他:“那你以后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怎么办?” 他愣了一下:“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

这就是农民思维的杠杆观:把 “体力” 当成唯一的杠杆,以为 “多干活就能多赚钱”

而商业思维的杠杆观,是纳瓦尔说的 “财富的本质是杠杆,要么是别人的时间,要么是别人的钱,要么是产品”,不是靠自己扛,是靠别人帮你扛。

就说外卖这个事,外卖员靠 “自己的时间” 赚钱,送一单赚一单;外卖平台靠 “别人的时间” 赚钱 ,全国几百万外卖员,每送一单平台抽成几块,就算平台员工下班了,抽成还在赚。

这就是杠杆的差距:你用自己的胳膊发力,人家用 “系统” 发力;你跑断腿赚八千,人家躺着赚八千万。

纳瓦尔最推崇的 “产品杠杆” 更厉害,比如写一本书,你花一年时间写完,之后每年都有版税;比如做一门网课,你花三个月录制,之后有人买就能赚钱。

就像罗翔老师,他的刑法课火了之后,就算他不讲课,视频还在被人观看、转发,出版社还在印他的书,这就是 “产品杠杆” 的威力 ,你一次创作,无数人帮你 “分销”,无数次赚钱。

反观咱们身边,太多人把 “体力杠杆” 用到极致:快递员比谁送得多,网约车司机比谁跑得多,工厂工人比谁加班久,以为 “多劳多得” 就是真理。

可纳瓦尔早就说了:“靠体力赚钱的人,永远赚不到大钱,因为你的体力是有限的,一天只有 24 小时,你再能扛,也扛不过机器,扛不过团队。”

我以前认识一个做装修的师傅,手艺特别好,每天接两单活,赚五百块,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后来他听了朋友的建议,开始带徒弟,教徒弟手艺,徒弟接活他抽成。

现在他手下有十个徒弟,每天不用自己干活,光抽成就有两千多。他跟我说:“以前我觉得‘手艺好就能赚钱’,现在才明白,农民思维是‘自己当牛做马’,商业思维是‘让别人帮你当牛做马’,当然,前提是你得教别人怎么当牛做马,还得给人家吃草。”

可太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总觉得 “别人靠不住”,什么事都要自己来,结果把自己累死,还赚不到钱。

就像我邻居张阿姨,开了个小超市,每天自己进货、理货、收银,从早上六点忙到晚上十二点,一年下来赚的钱还不如雇两个人看店,自己去开个分店,她怕雇人花钱,怕别人偷东西,结果把自己困在一个小超市里,越忙越穷。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农民思维也没什么不好啊,至少稳当,踏实。”

没错,农民思维是人类在长期农耕文明里进化出的生存智慧,在物资匮乏、风险莫测的年代,“春种秋收”“规避风险”“靠体力吃饭” 是最安全的选择。

可现在早就不是农耕社会了,是商业社会,是杠杆社会,再用农民思维搞钱,就像拿着锄头去打游戏,不是锄头不好,是工具错了。

纳瓦尔的智慧,不是让我们变成 “唯利是图的商人”,而是让我们摆脱 “靠体力换钱” 的陷阱。哪怕你是个普通人,也能培养商业思维:

比如你是个老师,别只靠上课赚钱,把你的教案整理成网课,让更多人看到,这是 “产品杠杆”;

比如你是个设计师,别只接私活,教别人做设计,收学费,这是 “认知杠杆”;

比如你是个程序员,别只帮公司写代码,开发个小工具放在网上卖,这是 “技术杠杆”。

我之前认识一个护士,每天下班花一小时写 “家庭护理干货”,发在自媒体号上,慢慢积累了几万粉丝。

后来有出版社找她出书,有品牌找她做健康产品代言,现在她的 “睡后收入” 比工资还高。

她说:“以前我觉得‘护士只能靠值班赚钱’,现在才明白,思维一变,天地就宽了, 农民思维是‘我只能种玉米’,商业思维是‘我不仅能种玉米,还能卖玉米汁、开玉米加工厂’。”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纳瓦尔的一句话:“大多数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忙碌,只有少数人在为了财富而思考。”

别再把 “努力” 当成 “遮羞布”,别再用 “踏实” 掩盖 “思维懒惰”,农民思维不是错,是你该升级了。毕竟,在这个时代,靠种地能吃饱,但靠商业思维,才能吃好。

来源:阿胖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