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划也对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提出要求,利用同步课堂,发挥头雁教师的“引领、辐射、提升”效应,带动县域县中师资普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但鉴于以往传统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弊端,数字化同步课堂建设至少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重磅推出,且明确提出,利用数字化同步课堂,建立头雁教师工作室,促进“县中振兴”!强教必先强师!
计划也对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提出要求,利用同步课堂,发挥头雁教师的“引领、辐射、提升”效应,带动县域县中师资普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但鉴于以往传统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弊端,数字化同步课堂建设至少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一、便捷连接
指哪打哪、精准专递、互联互通,必须是数字同步课堂的必备能力;在过去的数年中,地方学校大量建设了很多传统录播教室,新的同步课堂应该具备开放能力,实现课堂之间的有效连接,最大化实现头雁教师资源的课堂触达率。这就要求同步课堂建设要具备极大的兼容性,不仅要兼容第三方传统录播教室,实现“同步到班”;还要能够兼容常用的一些互联网工具诸如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实现“同步到人”。只有具备足够的兼容性,才能提高头雁教师的“触达率”。
二、学科融合
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下,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美育、科学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以往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学科类课堂建设,而忽略了素养类、科技类课堂建设,但恰恰美育类、科学类师资不仅存在质量上的差异,也存在数量上的差异!
数字化同步课堂不仅仅要照顾文化课类的名师资源辐射,也要照顾“音体美育”课程的有效辐射,才能整体上促进“五育并举”,形成全学科师资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长期以来,由于音体美育学科涉及实操、示教等复杂应用场景,造成美育数字化能力偏弱,相应的科技研发也较少;这一点非常重要,即头雁名师同步课堂,应该要具备美育类、科技类课堂的开设能力。
三、应用为王
要实现头雁教师同步课堂的常态化开展,极简应用是必须的。教师的工作是教学教研,不应在技术应用上耗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应用为王”也是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基本要求,只有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这球要求同步课堂的研发要抛弃技术思维,一切以应用为导向,要从根本上做到,任何一位头雁教师,实现自助式独立应用而无需专业人员协助;才能激发名师的应用热情,才能真正放大名师的价值。
自助式教学、自助式教研、这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
县中头雁教师计划,是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教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的一项计划,也是县中崛起的必然路径。数字化+名师,就等于名师有了自己的“数字分身”,将极大扩增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教育信息化#
来源:豆豆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