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淄韵缶铭”淄砚铭文创作展在西安盛大开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20:06 1

摘要:4月9日,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淄韵缶铭”淄砚铭文创作展,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盛大开幕。这是“淄韵缶铭”展览巡展的第三站,是继北京、淄博展出后的再度亮相,可谓亮点纷呈。

4月9日,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淄韵缶铭”淄砚铭文创作展,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盛大开幕。这是“淄韵缶铭”展览巡展的第三站,是继北京、淄博展出后的再度亮相,可谓亮点纷呈。

亮点一:多方合力,共襄文化盛举

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指导;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川区人民政府、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山东印社、民盟淄博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西泠印社美术馆、淄博稷下砚铭文化研究院承办;并得到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终南印社等多家单位协办支持。本次展览是纪念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而举办的文化盛事,也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是对吴昌硕艺术成就的当代诠释,也是千年古都西安与齐鲁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

亮点二:名家联袂,再现砚艺精髓

本次展览以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为主题,百余方幅吴昌硕铭文砚和拓片联袂展出。吴昌硕先生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的泰斗,其诗、书、画、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砚藏家沈石友合作的《沈氏砚林》被誉为“铭砚文化的巅峰之作”,而淄博的淄砚、陶瓷与青铜文化亦深刻滋养了他的艺术创作。淄砚,作为中国传统名砚之一,承载着淄博“陶韵砚心”的匠心传承,而砚铭更是寄托了文人雅士的人文情怀。本次展览展品由淄砚非遗传承人常宗林领衔,汇集西泠印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等100余位书法篆刻名家的精心创作。展品以吴昌硕先生的砚铭、诗文、联句为灵感源泉,巧妙融合砚台雕刻、铭文书法、镌刻技艺及棰拓工艺,诸艺合一,尽显砚文化的艺术魅力。展览中,众多作品以创新形式诠释吴昌硕的艺术理念。例如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创作的“缶形砚”,取法战国陶缶造型,以现代设计语言赋予器物新的生命力;陕西篆刻名家魏杰的“云龙砚”,将书法笔墨与金石刀法跨界融合,让人想起吴昌硕当年“以印入书,以书入画”的艺术观念。岐岖先生的“海天涌日砚”,篆书铭文,形意相生,尽显意境之美。

亮点三:文脉赓续,共话砚铭创新

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以座谈交流会的形式展开。由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燕主持。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郭柱社致欢迎词。西泠印社副秘书长、终南印社名誉社长赵熊,西泠印社理事、终南印社社长魏杰等篆刻名家分享了各自作品的创作构思与技法心得,从选材立意到镌刻技巧,深入剖析了砚铭艺术的创作过程与美学追求。十余位专家先后发言,充分肯定本次活动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并对淄砚和砚铭艺术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西安、淄博两地书法篆刻、淄砚制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爱好者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畅所欲言,深度交流,共同缅怀和致敬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璀璨篇章的大师吴昌硕先生。

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专委会副主任、淄博稷下砚铭文化研究院院长常宗林向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赠送仿制吴昌硕砚铭“耕石田”淄砚及其图书。

亮点四:文化惠民,助力艺术传播

多年来,西安、淄博两地书法篆刻、淄砚制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联系密切,互帮互学,有着良好的交流研学传统。本次展览是两地学术交流新尝试,也是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履行文化传承与弘扬责任的重要实践,旨在有效促进地域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为西安市书法、篆刻专业群体及市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满足不同群体对艺术生活的需要。

有专家指出,此次“以器载道”的艺术实践,既是对吴昌硕“古意出新”理念的深情致敬,也是砚铭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延续的有力表达。

据悉,活动期间,博物馆将陆续推出系列展教活动,进一步深化展品的教育转化价值,发挥博物馆“终身学习品牌”的影响力,切实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持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展览为期一月,自4月9日至5月8日结束。

来源:淄川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