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子的学生把老师阐释的"大学之道"记录下来,编成书本。其实在当年,这本书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学者们只把它收在《礼记》中。一直到唐朝,《大学》才受到了著名大学者韩愈的极为推崇。及至宋代,朱熹还把它定为“四书”的第一部书,并特意为《大学》。《大学》这本书才成为
曾子的学生把老师阐释的"大学之道"记录下来,编成书本。其实在当年,这本书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学者们只把它收在《礼记》中。一直到唐朝,《大学》才受到了著名大学者韩愈的极为推崇。及至宋代,朱熹还把它定为“四书”的第一部书,并特意为《大学》。《大学》这本书才成为独立的一本儒家经典名著。
《大学》里的"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的核心。"三纲"指的是明德、新民、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大学》的第一句话。它讲的正是儒家学者的终极理想。儒家认为成人学习的根本有三点:
首先是要"明明德",就是要把原本人自身所具备的善良纯朴通明的品德展现出来,要让别人知道感受到。虽然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宝贵思想品德,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这些好的品德展现出来。所以儒家首先要倡导彰显自身的光明的德行,以带动光明整个社会一起善良纯朴。
其次是要"亲民",就是要身躬力行地与周遭人相亲近,知其所难,助其所危。这是一个很广义的说法,其实,每个儒家学者都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所谓"亲民",大的是指要亲近治下的民众,小的则是指要关心周边的每个人,无论为官还是为民,都要有为民着想、关心社会的心,这样才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的亲民社会环境。
最后是要"止于至善",就是将事物做到尽善尽美美美与共而不动摇。这是一个人生修养非常高的境界。需要人们长期去修养!
一家之言,多多包涵!
来源:龙儿啊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