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涉县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整理新的优秀实践案例,创新传播载体,注重实践转化,推动党性教育从抽象走向具象,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赤岸村红色宣传队开展宣传活动
涉县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整理新的优秀实践案例,创新传播载体,注重实践转化,推动党性教育从抽象走向具象,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构建党员教育鲜活资源库。作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首府县,涉县有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等200余处革命遗存,“八路军母亲”李才清冒死掩护伤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艰苦环境中推行民主建设、发展生产等红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129师“不怕困难、勇于胜利”的精神,是激励党员干部破解发展难题的动力源泉;边区政府的为民实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在当代实践中,义务守陵70年的杨爱公,用一生坚守诠释了“诚实守信”的品格;全国最美志愿者王姝莲20余年扎根农村、社区,体现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河北道德模范刘玉荣创办涉县首家民办养老院,服务帮助老人约1.5万人。这些身边人、身边事,为开展党员教育增添了新的案例素材。
多元传播讲好感人故事。拓展党员教育载体,历史故事侧重场景还原,当代故事侧重情感共鸣,抽象精神侧重具体表达,推动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组建“过来人宣讲团”,邀请老党员、老战士、革命烈士后代以亲历者视角讲述历史。开展“典型人讲典型事”,邀请杨爱公、王姝莲等先进典型用自身经历解读诚信、敬业。培育“土专家队伍”,组织本地党史研究者讲解129师历史和边区故事,用方言土语开展理论宣讲。依托八路军129师纪念馆红色记忆小镇打造“重走抗战路”实践课堂,党员通过推独轮车、模拟战地救护等体验,感悟革命艰辛。用声光电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推出《再回太行》沉浸式演出,让观众通过角色代入深化情感认同。创作舞台剧《太行母亲》等作品,以艺术化表达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知行合一提升党性教育成效。依托丰富党员教育资源,加快构建“学故事-悟精神-践行动”闭环,推动教育成果从“思想触动”转化为“实践成效”。广大党员对照李才清“舍家护伤员”的担当,反思面对群众困难是否主动作为;以杨爱公“70年守诺”为镜,检视是否坚守入党初心;向王姝莲“1200小时奉献”看齐,思考岗位履职是否尽职尽责。在129师“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涉县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太行山绿化工程,积极推进“绿美涉县”建设,高质量完成营造林14.15万亩;借鉴王姝莲“扎根社区”做法,完善“在岗党员双报到”机制,着力解决民生难题。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