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9日,云鼎科技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9日接待海通证券、渤海证券、长信基金、PleiadInvestmentAdvisorsLimited、巨杉投资等8家机构调研。
2025年4月9日,云鼎科技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9日接待海通证券、渤海证券、长信基金、PleiadInvestmentAdvisorsLimited、巨杉投资等8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云鼎科技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3人,为董事会秘书向瑛,证券事务代表贺业峰,投关经理董晓婕。调研接待地点为进门财经。
据了解,云鼎科技 2024 年度归母净利润实现高增长,主要得益于积极拓展相关业务、股权收购与转让以及争取政策奖补资金。2025 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合同金额为 14.58 亿元,实际完成情况尚需根据各项目进展确定。公司在人工智能应用业务方面已累计孵化 110 余类成熟场景,完成自有大模型迭代升级并落地应用,2024 年 AI 业务合同金额达 2.56 亿元。未来公司将纵向挖掘煤矿行业应用场景,横向向其他产业延伸,打造化工行业大模型。
据了解,云鼎科技在行业竞争中具有细分领域领先地位、丰富场景优势和双跨业务专家优势。在市场开拓和市场营销方面,将加快布局大营销战略,实施一体化营销,建强市场营销团队。在人员规模和结构规划上,2025 年员工总量控制在 1360 人左右,注重引进中高端专业人才。
据了解,云鼎科技在资本运作方面,坚持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双轮驱动,持续提升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主动寻求优质资产,完善优化产业布局。
调研详情如下:
1.公司2024年度业绩高增长的原因?
答:2024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高增长主要原因为:
(1)公司积极拓展工业大模型相关应用服务和智能矿山业务;(2)公司完成收购控股子公司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少数股权,公司持有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由 68.35%提高至95.34%;(3)公司完成转让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90%股权;(4)公司积极争取政策奖补资金。
2.公司2025年度关联交易如何展望?
答:公司于2025年1月25日披露了《关于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度与各关联人签订日常关联交易合同金额为14.58亿元,预计日常关联交易发生金额(即确认收入和产生成本、费用金额)为13.26亿元。其中:销售类日常关联交易预计2025年度签订合同金额为14.24亿元,预计确认收入金额为12.44亿元。销售类日常关联交易2024年度公司实际确认收入金额为10.64亿元。公司2025年日常关联交易实际完成情况尚需根据本年度各项目具体进展情况确定。
3.公司在人工智能应用业务方面的具体进展情况?
答:公司与合作伙伴持续深化大模型技术在工业应用的合作,聚焦能源行业,解决行业痛点和难点。截至目前,已累计孵化110余类成熟场景,覆盖煤炭、化工、电力、钢铁、油气等行业,并已完成自有L1大模型迭代升级,已在内外部70余家单位落地应用。2024年,公司签订AI业务合同金额达2.56亿元。
4.公司在人工智能业务方面后续有什么规划?
答:公司将聚焦核心业务和客户需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纵向挖掘煤矿行业各应用场景专业价值,加快打造专业的系统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横向生态扩展,将煤矿领域验证成熟的解决方案向化工、电力新能源、钢铁等产业延伸。同时,打造化工行业大模型,研发高价值应用场景,推进大模型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5.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公司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答:我们具备三个方面优势:一是具有细分领域领先地位。多年来持续深耕能源科技领域,连续3年位列中国煤炭行业信息技术企业20强。二是具有丰富的场景优势。云鼎科技作为山能集团唯一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公司,充分利用山能集团应用场景多、技术服务面广等优势,深耕矿山、洗选、化工、电力新能源等能源行业智能化建设细分领域,能够为能源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可借鉴、可落地、可推广的全栈解决方案。三是具有双跨业务专家优势。公司拥有解决方案专家、工业智能技术专家、能源行业业务专家等960余名,占公司总人数的79%。我们融合能源行业技术人才、IT技术人才叠加优势,运用丰富的能源行业人工智能项目落地实践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切实可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研发出更能解决能源行业痛点问题、更具应用价值的产品,赋能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6.公司在市场开拓和市场营销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公司将加快布局大营销战略,加快构建产业链营销纵线、区域协同营销横线“纵横一体”的大营销生态。一是实施一体化营销。组建市场营销中心,建立区域营销体系,统筹市场开拓、客户管理及研发、交付、运维,打造敏捷高效营销格局;积极构建公司自有产品代理、经销商等销售渠道,拓展客户生态,形成统一营销网络。二是建强市场营销团队。加大资源型人才引进力度和现有销售人员的培训力度,健全高绩效、高激励、强考核机制,加大销售人员激励引导力度,构建精干、高效的营销团队。
7.公司在人员规模和结构上有什么具体规划?
答:截至2024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1213人。公司将更注重引进紧缺急需的中高端专业研发、技术人才和销售人员,形成公司技术领先的核心优势,2025年公司员工总量控制在1360人左右。
8.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有具体规划吗?
答:公司坚持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双轮驱动发展理念,持续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市场开拓等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主动贴近前沿科技企业,积极寻求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优质资产,实现补链强链,不断完善优化公司产业布局。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