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DAX高奖金公司盘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09:42 1

摘要:据《商报》最新调研,随着2024财年数据披露,DAX企业的可变薪酬(Bonus)整体回升,并更紧密地与个人绩效挂钩。

引言

德国资本市场的奖金分配正在经历一场“回潮”。

据《商报》最新调研,随着2024财年数据披露,DAX企业的可变薪酬(Bonus)整体回升,并更紧密地与个人绩效挂钩

与2020–2023年疫情与高利率周期下的“普遍收紧”相比,这一轮反弹凸显行业复苏和转型中的不同压力:既要留住稀缺人才,也要对齐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

根据《商报》对DAX企业的一项独家调查,过去五年间,许多公司已陆续调整了可变薪酬规则。

在“奖金应更多绑定个人绩效还是集体目标”的问题上,不同公司看法不一:一些企业担心过度强调个人绩效会带来短期化风险,另一些则认为这是对绩效者的合理回报

整体趋势仍在向“个人贡献”倾斜,其中金融行业最为突出,个人业绩再次成为奖金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选取九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梳理各自的奖金逻辑与背后驱动。

九家DAX高奖金样本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金融回暖下的巨额奖金再定价

德意志银行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金融机构之一,业务横跨零售、投行和资产管理。

2024年集团净营收约301亿欧元,同比增长约15%,尤其投行业务收入回升明显。


真正让德银进入公众视野的,是那份创纪录的奖金账单:2024年度,公司支付的可变奖金总额高达25亿欧元,同比增加26%,为十年来最高水平。

其中投行业务最为突出:609名核心人员合计取得约5.88亿欧元,人均约96.5万欧元,增幅近五成;

年收入破百万欧元者达到647人,四位投行骨干奖金突破千万欧元,最高一人获1800万欧元——相当于CEO Christian Sewing全年薪酬的两倍。


在德国政界仍为“债务刹车”争论财政紧缩的同时,德银在全球资本市场舞台上开出了沉重的支票。

背后逻辑并不复杂:并购与固定收益交易反弹,带动收入增长,公司为稳住关键岗位,还引入三年绩效挂钩的长期股权激励(LTI)。

德银的案例凸显出金融业以集中激励应对人才竞争的鲜明逻辑

金融靠规模取胜,制药更重稳健与约束。

拜耳(Bayer)

转型期的高位激励与刚性约束

作为制药与农业科技巨头,拜耳在2024年依靠Nubeqa与Kerendia等新品稳住增长。

在薪酬方面,公司调整了高管激励机制,将短期奖金与长期激励(LTI)更紧密绑定战略目标。


CEO Bill Anderson 2024年总薪酬约884万欧元,虽较前一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欧洲医药企业高位

可比口径下,诺华CEO约820万欧元,赛诺菲CEO约700万欧元。

拜耳同时设定约1200万欧元的上限和严格的股票绑定机制,形成“高位激励+硬约束”的组合。


在医药行业整体奖金水平普遍低于银行与科技企业的背景下,拜耳依然保持在前列,显示出其在转型期稳住核心高管与市场信心的战略意图。

这使拜耳成为DAX医药板块中高奖金的典型样本。

默克集团(Merck KGaA)

科技与医药的双轮驱动红利

如果说拜耳代表传统制药巨头,那么来自达姆施塔特的Merck KGaA更像是一家“混合型科技企业”。

它既深耕医药领域,也服务于生命科学试剂和半导体材料客户,从辉瑞到台积电均在其名单之列。

2024年集团营收小幅增长至约212亿欧元,研发投入超过30亿欧元,占比在DAX企业中居前。


董事会成员年度收入区间在400万至900万欧元,大部分来自长期激励(LTI),直接与股价表现、科研突破和成果产业化挂钩。

与单纯依赖药品销售的同行相比,Merck的奖金水平显著更高,体现出“科技+医药”双轮驱动所带来的溢价。


在制药行业普遍追求稳健的背景下,Merck的奖金逻辑更接近科技公司:谁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材料量产,谁就能获得远超同行的激励。

这使其成为高奖金榜单里最具“科技气质”的代表。

从跨界的Merck再看软件业,SAP则用“技术押注”兑现了另一种极端的高回报。

思爱普(SAP)——云与AI押注后的高回报兑现

总部位于沃尔尔多夫的SAP在2024年完成组织与产品重组,云和AI业务比重显著提升。

受2021–2024年股价翻倍推动,长期股权激励(LTI)集中兑现,管理层薪酬水平大幅提升。


CEO Christian Klein 2024年总薪酬约1900万欧元,同比增幅超过160%,成为DAX公司中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

执行委员会成员合计约5,830万欧元,几乎是2023年的两倍,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绩效与LTI,而非固定薪资。


这一案例呈现出清晰链路:技术押注 → 股价兑现 → 激励升级。

SAP的奖金故事已超越单纯的薪酬分配,更像是全球科技企业的“高风险高回报”模式。

而在医疗科技,逻辑转向克制与责任。

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

稳健增长下的ESG导向激励

作为西门子集团拆分后的医疗科技龙头,西门子医疗在磁共振、分子诊断、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保持领先。

2024/25财年一季度,公司调整后EBIT达到8.22亿欧元,同比增长11%,营收亦超预期。


奖金体系注重结构设计:短期激励锚定营收增长与每股收益(EPS),长期激励则与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指标和战略目标挂钩。

CEO Bernd Montag 2024年总薪酬约610万欧元,显著高于行业中位数(约450万欧元),凸显出薪酬设计的“责任导向”。


与部分依靠高额奖金制造声势的企业不同,西门子医疗强调的是“长期价值绑定”。

激励的核心不在金额大小,而在于与企业稳健发展和战略目标的紧密对齐。

同样背负转型压力的西门子能源,则通过“责任合约”来稳住团队。

西门子能源(Siemens Energy)

逆风复苏中的责任合约

经历2023财年超40亿欧元的巨额亏损后,西门子能源在2024/25财年凭借电网和燃气轮机业务实现利润翻倍,并上调全年业绩预期。


管理层奖金池依旧维持在超过1亿欧元的高位,其中六成以上与利润、订单和碳减排等ESG指标挂钩;未达阈值时,长期激励部分或全部不予兑现。


这意味着“高奖金”并非额外慷慨,而是一份成果导向的责任合约。

成果兑现到哪一步,奖金才能兑现到哪一步。

这种做法与许多能源企业在转型期收紧激励形成鲜明对比,也突显了西门子能源稳住关键团队的战略决心。

而在消费品与化工行业,Symrise则展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激励逻辑——创新即红利。

徳之馨(Symrise)——研发驱动的创意红利

总部位于下萨克森州霍尔茨明登的Symrise,是全球三大香精香料供应商之一,客户涵盖国际香水品牌和食品饮料企业。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超过7%,北美天然配料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Symrise的奖金逻辑与创新紧密绑定:谁能开发出热销配方或开拓新市场,就能获得更高奖励。

其高管薪酬在消费品与化工行业中处于前列,凸显“创新即激励”的逻辑。


相比动辄几十亿欧元的金融奖金池,Symrise的体量并不算最大,但在依赖研发灵感和快速迭代的行业中,这种激励方式尤为醒目,成为“高奖金”榜单上的独特一角。

如果说Symrise讲的是创新故事,那么大众汽车则以“全员稳定器”的方式,展示了制造业的另一种价值取向。

大众汽车(Volkswagen)

基层优先的全员稳定器

作为德国制造业标志性企业,大众汽车在2023财年为员工设立利润分享(2024年发放),适用集体协议的员工人均奖金约4735欧元,接近疫情前水平;另有12.5万名员工获得总额3000欧元的通胀补偿金。


与榜单中多集中于高管激励的公司不同,大众的“高奖金”明显面向基层:从生产线工人到研发工程师几乎全员覆盖。

与此同时,集团董事会自2024年起主动下调5%的固定薪酬,并承诺未来五年继续降低部分薪资与奖金。


大众的“双轨制”传递出明确信号:基层要稳住,管理层要承担责任。

这种安排让大众在高奖金榜单中展现出不同于金融和科技企业的“制造业特色”。

而在房地产行业,Vonovia的逻辑则完全不同,它依靠现金流护城河在低谷中自保。

福诺菲亚(Vonovia)

逆周期中的现金流护城河

作为德国最大的住宅地产公司,Vonovia管理着超过54万套公寓,商业模式依托稳定租金现金流。

在2024年房地产市场低迷、高利率和建筑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有效缓解杠杆,维持现金流稳健。


奖金与租金收入、运营效率、资产处置挂钩,年度激励仍保持在亿欧元级别。

换言之,高管能否获得奖金,取决于在逆境中稳住现金流和租赁关系。


在住房危机与租金管控成为社会焦点的背景下,Vonovia的奖金逻辑格外引人注目:它强调的不是增长扩张,而是在下行周期中保持秩序与韧性。

这使其成为DAX榜单中少见的“房地产特色”样本。

从个案到趋势:奖金的三重变化

近几年的奖金变化透露出一个清晰信号:个人贡献正在重新走到舞台中央。

投行里的明星交易员、实验室里的研发骨干、云转型中的技术团队,都在用更高的边际激励换取成果。

与此同时,不同行业的分化也在加剧。

资金与技术密集行业更倾向于把资源集中在关键少数身上,以结果兑现为核心;制造业与地产公司则更注重广覆盖,用奖金稳住队伍的士气和凝聚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奖金的“结构价值”正在超过“总量大小”。ESG指标、研发里程碑、现金流质量这些原本看似间接的维度,逐渐成为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核心锚点。

整体上,这种分化折射出德国资本市场的深层逻辑:一边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少数派,一边是依靠组织稳定的多数派。

结语

奖金并非单纯的薪酬分配,它更像一种战略语言,在组织里传递出企业真正重视的价值与方向。

在竞争与转型压力交织的当下,普遍加薪难以回应挑战,更有效的方式是精准对齐:短期激励盯住年度成果,长期激励锁定塑造未来的杠杆,并设立清晰红线——一旦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ESG(环境、社会与治理)违规,当年的奖励将被削减甚至归零。


有工会代表在公开采访中表示:“奖金的绝对数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真正与绩效、责任和价值绑定。”

这句话恰好道出了DAX“奖金回潮”的核心逻辑。

德国工业智库

德国工业智库是服务于中德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型交流合作平台,专注于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产业。以德国先进技术及项目经验为源头联动中国制造业企业,以深度行业研究能力和技术分析能力解析中国市场,致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标的挖掘、项目合作对接、投融资咨询和市场营销等全方位定制化服务。

来源:德国工业智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