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用手机刷到一条时长53分钟的视频:《物质怎么就决定意识了?》,观后觉得颇有时代前沿感,便转发给一位灵魂意义上的微信师友。“刚看完上半场,下半场明天再看。先要谢谢你的推荐,很喜欢像讲故事一样讲哲学,引人入胜……会关注此号。另外,很想看到你的参与评论,一定
意识与物质及其关系问题,既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哲学的前沿课题。
百度可知,物质是占有时间、空间和质量的东西。例如:电子、质子和中子;金属、化合物、空气、水、生物等等,以固体、液体、气体、能量、场、弦等相态呈现。那什么是意识呢?查阅相关资料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
意识被定义为生物体对外部世界和自身心理、生理活动的觉知或体验。它包括从感觉体验(如视觉、听觉、体感觉)到非感觉体验(如意志、情绪、记忆、思维)的多种要素。这些要素的结合、整合和分离是产生个体具体意识体验的基础。
意识的神经科学解释。意识是大脑对内外表象的觉察,涉及不同区域的协同作用。神经科学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大脑活动与意识体验的关系。
大脑活动与意识体验。意识的体验依赖于大脑的活动。神经科学通过神经数据、计算和心理模型,以及哲学分析,试图确定将大脑活动与意识体验连接起来的原则。
意识体验,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这种集体性活动被认为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多种理论试图解释意识的产生机制,包括全局神经网络论、高级理论、信息整合理论等。这些理论强调大脑不同区域在意识形成中的协同作用。
意识的神经相关性。 意识的神经相关性研究关注心理状态和神经活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特定的神经信号与知觉体验之间存在高度关联。这种关联性是理解意识本质的重要基础。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意识在大脑中的神经基础,还为理解意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心理学视角的意识。心理学对意识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意识 指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体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情指情感,意指意志。狭义意识 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在心理学中,意识被视为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它决定个体注意什么和不注意什么,从而调节个体的活动。意识不仅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如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音乐,还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如感到舒服、饥饿或疲劳等。
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在日常生活中,意识的状态会随个体的生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不同而变化。意识的特性包括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这些特性使得意识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中起到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产生雄性激素是睾丸的机能,产生雌性激素是卵巢的机能,同理,产生意识是大脑的机能。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可以通过检验其化学成分进行证实,而看不到摸不着的意识,也可通过观察脑部疾病与脑部损伤现象对于意识的影响进行间接验证,就像我们通过电视信号来间接判断无线电高频电磁波的存在。中风患者丧失语言能力,重度脑出血患者出现昏迷甚至成为植物人,这些事例,都说明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中,因为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容易理解,而意识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似有些费解。然而,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弃生,因种种原因的自尽者,特别是为崇高理想和信念献身的仁人志士,都是对意识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的证明。
然而,组成大脑的原子与组成石头的原子在基本性质上是相同的,但大脑具有复杂的认知功能和意识,而石头则不具备这些特性,为什么?意识与物质及其深邃的关系,激发着我越来越浓厚的好奇心……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来源:深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