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王砚泉回忆边界战役前后的陈赓同志(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08:21 2

摘要:当时陈赓同志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司令员、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军管会主任,身负数职,在云南刚刚解放,百事待举,日夜繁忙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典范

——忆越南边界战役前后的陈赓同志

王砚泉

1950年7月,中共中央、毛主席根据越南胡志明主席的邀请,派陈赓同志为我党中央代表到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军总部组织边界战役。

当时陈赓同志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司令员、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军管会主任,身负数职,在云南刚刚解放,百事待举,日夜繁忙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陈赓同志从昆明去越南时,从4兵团机关和部队抽调了10名师级干部,作为他的随行工作人员。我是从部队中抽调作随行工作人员的,当参谋、收集情况,做点战前的具体工作。到越南后,战斗将开始时,因为4兵团派到越军308师的顾问吴效阂病倒了,需要另派人前去,经征得越军总部的同意,陈赓同志和韦国清同志(应胡志明主席的邀请,中共中央军委派到越南的军事顾问团团长)即派我到308师担任顾问。由于上述原因,在几个月中,我有幸直接接触陈赓同志。从陈赓同志的具体实践中,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教育。

第一,谆谆的教诲,艰苦的旅程,言行一致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典范。

陈赓同志带领我们一行170多人(包括警卫分队、运输分队,运输的是送给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越南领导人的东西),于1950年7月7日从昆明出发,8月14日晚到达越南高平省广渊县大菲越军总部前线指挥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从昆明到开远坐火车,开远到文山坐汽车外,其余的路程是骑马或步行。当时正是阴雨连绵,大雨滂沱的雨季,走的地方又都是山地和水网稻田地,很多时候连马都不能骑,只能步行。

陈赓的两条腿在国内战争中都受过重伤,不要说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是走一般的路也是相当吃力与痛苦的。从文山县出发走了三四天后,陈赓同志的牙痛病复发了,痛得晚上不能人睡。就是这样,他仍然坚持和同志们一起行军,同志们都为他的健康和安全担忧。

当时我们在越南走过的河江、宣光、太原、北干等省的省城,虽然都在越军控制之下,但是从河江到宣光,宣光到胡志明主席的驻地,从胡志明主席的驻地再北上高平的广渊县,实际上都是在战备的情况下行军的,随时都得防备敌人的空袭和敌特的袭击。陈赓同志忍着剧烈的牙痛,拖着重伤致残的双腿,在雨季进行这样长时间的战备行军,除了每天接待越南地方政府、驻军的迎接人员,还抓紧一切时机收集法军和越南各方面的情况,不分昼夜地考虑协助越南打好当时的战役的问题,并从政治上、工作上、安全上、生活上关心着随行的所有同志。从昆明出发前,到1950年11月1日完成任务离越回国,陈赓同志对和自己接触的所有中国同志,反反复复地强调:我们是应胡志明主席的邀请,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派我们到越南执行国际主义任务的,我们要尊重越南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全心全意地为越南人民服务,尊重胡志明主席的领导,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惜任何牺牲,尽心竭力地完成毛主席、胡主席交给我们的一切任务;要和越南同志处好关系,搞好团结,处处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着想,绝对不能辜负毛主席、胡主席对我们的期望。陈赓同志这样教育我们,他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忍着伤残病痛和旅途的疲劳,把全部精力用在了调查研究上,用在了考虑关系越南全体人民最大利益的抗击法帝国主义侵略的作战问题上,用在了协助越南打好边界战役上。

在陈赓同志赴越前,越军主力师308师1万多人,早在1950年5月间就来到云南砚山地区集结,接受中国援助的武器、装备、器材、服装等等,在解放军第4兵团协助下进行边界战役前的整训。云南军区、第4兵团派原滇黔边纵司令员、云南军区副司令员庄田和第4兵团13军军长周希汉、副军长陈康,带领从师到排一个师的干部,在砚山营房协助308师工作了两个月。7月10日,陈赓同志到砚山后,立即收集了第4兵团派到308师的顾问吴效阂的汇报;听了308师政委双豪和越军西北战场主力团165中团政委的情况介绍;听了协助308师全面工作的庄田、周希汉的汇报,当场研究解决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越军即将开始的战役间题。当时胡志明主席、越军总部已确定要集中总部直接掌握的308师和174,209两个中团,在中越边界越南一侧进行边界战役,但战役的主要方向是否放在东北战场的高平地区,还没有最后确定。308师准备在云南境内装备训练之后,出去打老街。陈赓同志根据所了解的情况,认为战役的主要方向应该放在东北战场的高平地区,并把这个意见电报了中央军委、毛主席和胡志明主席。胡志明主席、越军总部很快也决定了把战役的主要方向放在东北战场的高平地区,把西北战场的老街地区作为战役的辅助方向。

7月20日,陈赓一行从我国麻栗坡县境进入越南河江省境内。陈赓同志在沿途接待了不少越南军政负责人员,又了解了法国侵略军和越南地方、军队的不少情况,在河江、宣光之间的永绥还接触了越军 165中团的部队。根据越方军政负责人员所谈的情况和问题,陈赓同志感到越军对即将进行的战役目的不够明确,他们很少谈论如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争取战场主动的问题;谈论多的是如何攻占老街,如何攻占高平,是着眼于夺取城镇,夺取地方。陈赓同志经过反复考虑,认为这是关系作战指导思想的大问题,必须尽早解决,于是在进入宣光省境之前,给早已驻在胡志明主席处的罗贵波(应胡志明主席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到越南的政治顾问,后来的驻越南大使)发了电报,和他商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陈赓同志从昆明出发的时间,正是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也是美帝国主义挑起朝鲜战争以后。他不仅集中精力考虑协助越南作战的问题,对国内各方面的情况和朝鲜战场的情况,也经常密切地注意着。从昆明到边境的麻栗坡县,对所见到的我党政军人员,他不断地传达三中全会的精神,询问有关政治思想、财政经济、社会治安等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在旅途中,每天到了新华社播放记录新闻和发参考资料时,都要随行的无线电台停下来抄收,抄收的内容他自己认真地看,也要随行人员传看,使大家对国际国内的大事和朝鲜战场上每天的情况变化都有个基本的了解。到达胡志明主席住地后,他感到越方对国际消息不太灵通,便建议胡志明主席把收集国际情况的机构健全起来,关注世界各地形势的变化。在陈赓同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是一个时刻做好执行一切国际主义任务的准备的忠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同年11月,他从越南战场回国之后,没有很好地休息,立即又奔赴了朝鲜战场。

在越南境内的辗转行程中,陈赓同志不仅关心越南的军事斗争问题,对越南地方群众中的问题也十分关心。当时法帝国主义者除加紧对越南的北部平原进攻外,还加强了对越南的政治、经济侵略。为了分化越南的抗战力量,法帝国主义者利用越南的败类,在北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种种欺骗、捣乱,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产生了一些误解,情况有些不太正常。为了从物质、经济上扼杀越南抗法力量,法军加强控制越北产粮区,搞经济破坏、经济封锁,使得越军控制地区的人民生活日益困难,物价暴涨,票子越来越不值钱。针对这些情况,陈赓同志向越方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工作,巩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的建议,提出了加强财政经济工作的建议;并向我国政务院有关负责同志建议,帮助越南加强财经工作,整顿货币,印制新币。这些对粉碎法帝分裂越南抗法力量的阴谋,克服当时相当严重的经济困难,都起了一定作用。

陈赓同志进越南境内不久,就为越南人民在抗法战争中艰苦奋斗、富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尤其为越南广大劳动妇女的勤劳勇敢所感动。当时根据地的男子大部分被动员去军队、政府、公安(越南人的称呼)工作了,农村的生产,一切战时勤务,支援前线的工作等等,都落到了广大劳动妇女的肩上。我们随行的每个人都为越南劳动妇女在抗法救国斗争中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陈赓同志更是到处讲越南妇女的伟大,建议越方注意培养妇女干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这充分显示了陈赓同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坚强群众观念和高尚的共产主义者的品质。

陈赓同志对所有随行人员,都是十分关心的,使大家比较顺利地克服了碰到的种种困难,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当时我们国家的财政经济相当困难,部队的装备比较简单,连雨衣都没有,我们离开昆明时,每人只发了一把雨伞。到胡志明主席处后,胡主席说,越南人很少用雨伞的,你们用雨伞会暴露你们是中国人,不利于保密。他亲自动手把雨伞都收走了,每人发了一顶小草帽,所以在行军中经常是被雨淋得透湿。陈赓同志和大家一样地淋雨水,踏泥路,行军中还不断地说一些玩笑话,使得大家精神愉快地迎着困难前进。

我们都是北方人,在越南那样的环境下,经常淋雨行军,很容易害上恶性疟疾。为防止恶性疟疾蔓延,陈赓同志每天亲自监督每个干部战士按时服用抗疟疾药物,在淋雨之后,亲自督促大家烤干衣服,喝辣椒汤,增强抗病力。不是陈赓同志从政治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当时情况下,是难以使所有随行人员身心健康地完成任务的。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