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之笔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海淀区民族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8:48 2

摘要:“这里有不同民族的同学,我是蒙古族,大家互帮互助相处得就像一家人,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每天过得充实又快乐。”走进海淀区民族小学,仿佛置身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温暖家园。校园里,不同民族的同学欢声笑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处处洋溢着团结友爱的氛围。在这里,汉族、回族

民族小学/供图

“这里有不同民族的同学,我是蒙古族,大家互帮互助相处得就像一家人,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每天过得充实又快乐。”走进海淀区民族小学,仿佛置身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温暖家园。校园里,不同民族的同学欢声笑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处处洋溢着团结友爱的氛围。在这里,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22个民族的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他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成长。

近日,2024年度海淀区荣获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公布,海淀区民族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所百年老校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教育实践,再次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典范。

多元校园 民族团结一家亲

海淀区民族小学建立于1890年,是一所拥有130多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也是海淀区唯一一所民族小学。

“我的朋友里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小朋友,我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三年级学生回忆起一年级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义卖活动——操场上热闹非凡,广播里播放着《爱我中华》,各民族同学手拉手,共同为爱心事业贡献力量。那一刻,她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的愿望是以后成为一名多语种老师。”

义卖活动是学校主题活动之一,也是学校精心组织的一场爱心盛会。每年的民族服装日也都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民族观教育融入课堂、教材和学生的头脑。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常规课程,还能接触到书法、武术、京剧、民乐、非遗等丰富的社团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民族文化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海淀区民族小学校长丁凤良表示:“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学校应该通过丰富多彩、能够浸润学生心田的活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石榴课程 筑牢团结意识

2022年开始,学校依托校园里种植的石榴树,开展了一系列以“石榴”为主题的活动。石榴象征着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学校通过种石榴、护石榴、观石榴、画石榴、品石榴、赞石榴等课程活动,将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小课题研究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以石榴为载体,开设多学科融合的石榴课程。美术课上,学生画四季石榴的变化;书法课上以石榴为题作诗抒情;语文课上颂石榴之美;英语课上用英文介绍石榴的美好寓意;科学课上观察石榴的内部结构;音乐课上用歌声传唱石榴之美,引导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丁凤良校长说。

学校深化“和·融”教育实践,打造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通过“手拉手”“民族一家亲”“同读一本书”等活动,组织学生与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2024年7月,“京蒙手拉手中华一家亲”各族青少年暑期实践交流营活动在学校隆重举行。两地少先队员同上主题队课,通过填写结对卡、互赠小礼物、分享民族团结故事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标杆,海淀区民族小学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成功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学校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在情感与精神层面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这所百年老校将继续肩负使命,用教育之笔绘就更加绚烂的民族团结同心圆,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而不懈努力。(记者 刘畅)

来源:海淀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