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历史中体悟航天人的志气骨气勇气丨“见证者说”系列报道采访手记(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18:41 1

摘要:岁月悠悠,记忆永恒。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中国航天报社推出的“见证者说”系列报道,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之门。记者深入探寻,与亲历者倾心交流,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航天故事走进读者心中。

岁月悠悠,记忆永恒。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中国航天报社推出的“见证者说”系列报道,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之门。记者深入探寻,与亲历者倾心交流,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航天故事走进读者心中。

从攻克技术难关研制防空利器,到助力导弹、火箭冲破云霄,老一辈航天人在困苦中坚守,于挫折中奋起。他们的讲述,串起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此刻,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笔触,一同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时光,汲取前行的力量。

东风二号导弹研制中惨遭失败而后成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晓。承担“见证者说”系列报道中东风二号相关采访工作,使我有幸接触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从不同角度的讲述中发现更多细节,也又一次被中国航天人的志气、骨气、勇气深深折服。

中国航天人志比天高、眼光超前,虽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外国专家还被撤走,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强大国防的初心一刻不曾改变。“东风一号”尚未首飞之时,改进设计出射程更远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一事就被提上日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时正值困难时期,聂荣臻元帅得知航天科研人员的食品得不到保证,紧急协调“科技鱼”“科技豆”给科研人员补充营养……在党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老一辈航天人志存高远、艰苦奋斗,将东风二号从图纸变为现实。

采访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原顾问朱明让

中国航天人有骨气、不信邪,在首飞失败后分析原因时,钱学森的一段慷慨陈词至今听来仍觉振聋发聩——“资本主义国家能办到的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一定能办到”。

采访中,我们有幸见到了当年现场聆听钱学森发表这番讲话的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原顾问朱明让老先生。

采访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经济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谭邦治

采访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原科技委常委、副总师魏其勇

那时还是“小年轻”的朱明让回忆,谈及控制系统如何把导弹控制住的问题时,身着米色风衣的钱学森在位于阜成路航天大院的会场内一边踱步一边说,我看美国人的导弹一个光棍都能稳定,东二还有个小尾翼为什么不能稳定呢?紧接着,钱老就说了那句经典的话,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二分院一部要回去组织研究,‘杀出一条血路’,我每周都参加”。钱老既给出努力方向,又参与问题剖析,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令人叹服。

采访小组与梁思礼院士的女儿梁旋合影

中国航天人有勇气,吞下失败的苦痛,爬起后重新再来,终于迎来导弹成功腾飞的荣耀时刻。研制工作一定要按研制程序办事;成立指挥和设计师这“两师”系统;加强总体的设计与协调工作,一切通过总体;加强地面试验,一切通过地面试验……这些从失败教训中形成的思考和总结,为中国航天后续的成功播下了成功的种子。老一辈航天人的巨大勇气和坚强意志,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朱明让感言

魏其勇感言

见证者说丨我们的东风二号,在失败中奋起

文/记者 刘淮宇

图/“见证者说”报道团队

编辑/戴敬宜

审核/贺喜梅

监制/索阿娣

来源:中国航天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