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殡葬行业走向世界,日本90%的棺材来自山东曹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8:31 1

摘要:这一细节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全球现象:从火葬场到棺材、墓碑、冥币,中国的殡葬产业正以惊人的渗透力,悄然重塑全球“身后事”的格局。

中国承包全球的“后事”?殡葬行业走向世界,日本90%的棺材来自山东曹县

中国殡葬行业已经走向世界。

2022年7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葬礼在东京“桐谷斋场”火葬场举行。

这背后有一家由中国资本控股的企业。

这一细节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全球现象:从火葬场到棺材、墓碑、冥币,中国的殡葬产业正以惊人的渗透力,悄然重塑全球“身后事”的格局。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殡葬需求的全球化,中国制造的殡葬用品凭借成本优势与文化适应性,逐步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

无论是日本九成以上的棺材依赖山东曹县,还是河北米北庄的冥币风靡欧美,这些现象背后,既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也是文化输出的另类路径。

本文将从火葬场运营、殡葬用品制造及文化符号传播三个维度,解析中国如何成为全球“死亡经济”的隐形操盘手。

火葬场的全球化布局,是中国殡葬产业国际化的缩影。以东京博善株式会社为例,这家企业东京博善在2022年夏天正式“江山易主”--被中国资本收购后,迅速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模式,最终包揽了东京六成以上的火葬服务。这折射出中国资本在海外殡葬市场中的策略:通过收购和本土化改造,突破文化壁垒,实现产业渗透。

中国火葬场管理的技术优势亦不容忽视。国内火化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将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环保技术结合,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例如,金三宝牌全自动高档豪华智能环保节能拣灰火化机,帮助当地解决环保压力。这种“技术+资本”的双重输出模式,使中国在全球殡葬服务链中占据了关键节点。

政策推动亦是重要因素。中国近年推行的绿色殡葬改革,鼓励火葬替代土葬,倒逼国内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当这些经验被复制到海外市场时,便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例如,在印度等传统土葬盛行的国家,中国火葬场运营商通过提供政府合作方案,成功打开市场缺口。

在日本,九成棺材来自山东曹县。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曹县数十年深耕细分市场的成果。当地企业利用泡桐木轻便耐燃的特性,精准匹配日本火葬需求,以本土桧木棺材三分之一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

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整合,使得曹县棺材从木材加工到雕刻工艺形成完整产业链,甚至能根据日本各地习俗定制花纹,凸显出“柔性制造”的竞争力。

墓碑产业的全球化则更具戏剧性。福建惠安凭借花岗岩资源和雕刻技艺,生产的花岗石墓碑和大理石荒料主要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河北米北庄的冥币产业,或许是最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化输出案例。

原本用于祭祀的纸钱,被重新设计成美元、欧元甚至加密货币样式,在欧美社交媒体引发“祖先钱”(Ancestor Money)热潮。

这种文化符号的全球化,既源于中国企业对异域文化的适应性改造,也得益于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

更深层的驱动力,则是全球社会对“死亡消费”的重新定义。

在欧美,烧冥币从猎奇行为逐渐演变为情感寄托方式。

中国殡葬产业的全球化,是一场由制造业优势、文化适应性与资本运作共同驱动的变革。

从曹县棺材到米北庄冥币,这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特殊媒介。

未来,这一产业或将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环保政策与科技变革要求企业向绿色殡葬、数字化服务转型;另一方面,文化差异仍需更细腻的本地化策略化解。

但无论如何,中国已在全球“身后事”的经济版图中刻下不可忽视的印记——正如日本网友的感慨:“连死都逃不过中国制造。”

新华社:《年轻人为古人扫墓:“历史奔现”背后的“精神寻根”》中国殡葬服务网:《真正控制全世界阴间金融业的“华尔街”——河北米北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福建惠安:石材加工 远销海外》中国新闻网:《日本九成棺材來源於此?記者實地探訪曹縣“棺材小鎮”》

来源:看看地球村

相关推荐